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曾经有人说江户时代扶桑农民的生活的比中华好,这个观点作者不能苟同。
有资料显示扶桑战国时期的稻米亩产跟同期的明朝稻米亩产是很近似的,明代有文章描述稻米的平均产量应该在亩产2石至3石以内(中国石),明代一石糙米大约重71.4公斤,也就是明代中华稻米单季亩产是143公斤-214公斤,而扶桑自己的资料记载,
石是容积单位,而不同的糙米在一石的重量是不同的。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认为明代一石重153.5斤,一斤重594.6克,按这种算法明代中华稻米单季亩产师182.5公斤到273公斤,产量有些高了,这里还是按明代一石糙米大约重71.4公斤计算好了。
江户时代农学发展的比较快,按资料记载“每一反稻米产量,公元1594年上等水田平均为1石3斗,到1686年则为1石5斗了”
,按此估算江户时代早期的亩产提升了13%,到德川幕府后期,肥料应用提高,产量应该还有一些上升。
(具体扶桑文字资料找不到,如果有哪位读者能提供,作者君在此万分感谢!
)
扶桑因为地域原因可以广泛种植水稻,水稻的产量比小麦要高,但不能就此说同期的扶桑农夫生活水平更高。
第一,各地产量不同。
根据明治政府的报告,扶桑大平原地区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而扶桑山地面积超过七成,所以普遍的亩产应该比中华更低。
第二,此时扶桑的人均铁产量低于中华,铁制农具更少,另外扶桑的畜牧业水平也明显更差,只有牛用来耕田,马用来打仗和骑乘,民间没有驴子,骡子更是无从谈起,加上扶桑没有风车,所以从效能比上也弱于中华。
至于“江户时代扶桑农民的生活的比中华好”
的印象应该是来源于幕府御领,御领都是在大平原和一些出产丰富的地方,当时的浮世绘也主要描绘这些地方的生活景象,因此才有江户时代丰衣足食的感觉。
其实,江户时代农民的日子过得很是凄惨。
以佐贺为例,佐贺的藩学弘道馆在财政紧张的时候只提供米饭和盐,但在当时,对下级武士来说完全可以接受,武士都如此,可想而知农民的生活水平。
德川幕府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
其实幕府想多了,直到明治维新后,中农一般都只能吃麦子、栗米、稗子加上叶子、米糠或者萝卜等蔬菜的拌饭或粥,就这,还是一天两顿,早上、中午必须吃饭,因为要干活,晚饭一般都省了。
江户时代的飞弹地区,当地农民普遍吃橡子粉或者有毒的坚果粉做成的团子。
作为四贤侯的松平庆永,于天保十四年(1843年)归藩亲政,当知道当地人民困苦的只能以“菜杂炊和野草团子”
为生的时候庆永便命近习取而食之,结果皆觉“难涩至极”
,无法下咽。
这个时候天保凶作已经基本平息了,作为亲藩之一越前藩,商业比较发达,土地也较为肥沃,情况还如此恶劣,可见当时的农民生活之困苦不堪。
1649年《庆安告谕》明文规定:“耕种要勤勉”
,“夫妇均须劳作,妇女如侍候丈夫不周,喜爱喝茶闲谈,游山玩水,虽具姿色,亦应退婚”
;“上自户主,下至儿童仆佣,平时在家,均应尽量节食”
,不可“滥食大米”
,更“不可购用酒及茶叶”
,“百姓衣着,限麻布棉布,不得使用棉麻以外之衣料”
,“有田不多,难于度日的人,如果孩子多,就要送人,要给人使唤”
,要避免“以高利向人借米”
造成“逐年利息追加”
,“终至耗尽家产”
的后果。
明治维新初期,京都的人均寿命是40岁,可京都是扶桑三京之一,生活水平就算高的了,市民都如此,偏远农村的农民生活可想而知、
被老公算计陪了个神秘的男人,没想到事后却...
赤焰盟出品那年,上河村傻了三年的林傻子忽然醒来,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神医那天,他上山采药,忽然遇见村里新来的美女村长…为了掳获芳心,他不惜带着全村致富为了金钱帝国,他不惜与世界大鳄为敌!不一样的乡村,不一样的故事,但绝对精彩!...
一个现代人回去穿越到三国,并辅佐曹操的故事。经历了感情的一次变故,这才逐渐走上三国舞台,并成为越来越耀眼的焦点。曹操把女儿嫁给他,孙策也想用妹妹拉拢他。他行事往往出人意料,虽出身名门,却常常口爆粗语,令人侧目,世人更是称之为疯子。请看这样一个疯子,如何帮助曹操走一条令中国逐渐强大的光明之路。ampquot...
一次飞机失事后,周宁穿越到了一个与地球文明极其相似的位面。在这里,资源极其匮乏,并每隔五十年,就会天降异物,将原本就困在夹缝里求生的人类逼得更加艰难。做为一个无辜的黑户,周宁原以为这一切都与他无关的。却不料妖孽出世,魔刹横行,连他这个小小的外来人口都不放过!既如此,还不如撑起龟壳,驱百鬼夜行,将这已经关闭了的幽冥道用那千千万万条妖魔的煞气给他炸了!...
波折坎坷后的重生,医道商道世道,道道相通。...
我是肆虐在美队中的终结者,行走在僵尸先生里的暴君,妖兽都市里吞噬一切的A哥,环太中暴打小怪兽的奥特曼这就是我,一个穿梭在无尽世界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