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打算,就是东莱郡陷于敌手的打算。”
说罢,田峻走到地图边,手指从东莱郡的北面,沿海岸线划向东面,再从东面沿海岸划向南面,然后对田晏道:“没有“战略纵深”,这便是东莱的缺陷”
“确实如此!”田晏想了想道:“东莱的北、东、南三面是海,如果敌从东来,我们便无处可退。”
“呃,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田峻道:“更确切的说法是:如果敌从东边来,我们的东莱郡就是没有任何“战略纵深”而言。
如果敌人势力够大,只要在东面部署足够多的兵力,我们就只有死守郡城,而且,郡城就成了最后一道防线,我们退无可退!”
田晏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盯着地图,眉头紧锁,良久,才问道:“该如何破局?”
田峻道:“拓展战略纵深的办法是建多几道防线。其实对东莱来说,只要建多一道防线即可。”
“具体要如何做?”田晏追问道。
“父亲,你看这里。”田峻用手指着北边的海岸线道:我们可以在这靠海的地方建一座军事要塞,储存足够多的粮草和军备物资,做为最后的依托。如此一来,依赖我们辽东的战船,东莱的战略纵深就变成了整个辽东。”
将东莱变成辽东踏足中原的坚不可摧的桥头堡,这就是田峻的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田峻并不是非常担心黄巾之乱。
在田峻看来,只要派驻一支精兵,在黄巾之乱时守住郡治黄县应该是没问题的,田峻所担心的是之后的诸侯混战。
公孙瓒、田楷、袁绍、曹操等诸侯,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曾经反复争夺青州,田峻要想保着东莱郡,必须将建多一道防线。
而且,这最后一道防线必须是纯军事要塞。只有这样,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才能坚持到辽东方面的增援。
看到田晏理解了自己的想法,田峻接着道:“第二座城的城高,我们要修67尺(相当于后世的15米)以上……”
“且慢。”田晏道:“雒阳城高不过56尺(约13米),加上城碟也不到62尺(约14.5米),按规定,各地城池均不可超过京城,否则是违制的。”
“那就先修43尺吧。”田峻顿了一下又道:“先按城高70尺来规划城基,若是天下大乱,我们便可在43尺的基础上加高城墙,使之超过67尺以上。”
汉朝只对城高有规定,却是不规定城基和城墙宽度的。比如说曾经的商朝的朝歌城,城墙宽度竟有100米。
所以,田峻打的如意是修宽点,修坚固点,等天下大乱时,再加高一层。
田峻的这个建议得到了田晏的赞同,最后父子俩议定为:要塞的城高为43尺(10米),城头宽为130尺(约30米),考虑到仅是军用,城池修得也不大,东西长约三里,南北宽约两里。
然后再修一条10米宽,3米深的壕沟,引海水进来,便成了一条护城河。
至于修城所需的人力,直接调五千鲜卑俘虏过来即可。离黄巾之乱还有半年多时间,用五千多鲜卑俘虏来修一座小城,时间上是没有问题的。而财政方面,则由辽东供应。
……
在将东莱郡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后,田峻便赶回了辽东。
时间很紧迫,还有半年多就要暴发黄巾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