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六百人左右。
田峻面向这六百多人道:“你们中间,有父子兄弟亲人都在这里的,站到最前面来。”
人群骚动了一下,很快便有五十多人站到了前面。
田峻接着道:“本将欲在辽东试种水稻,现在急需稻种,你们有亲人同在这里的,留下一人为质,另外一人回去给本将购买稻种,按时带稻种返回的,赏三千钱,自己和亲人也可立即获得自由。”
说罢,田峻又转向所有的俘虏道:“你们所有的人,都需要为本将种稻一年,一年之后,本将就会放了你们。
在这一年里,本将也不会让你们白忙,本将会给你们丰厚的薪金,如果有人试种的水稻让本将满意了,赏三万钱!”
三万钱!
这可是很多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俘虏们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待俘虏们的讨论声稍稍平息之后,田峻又道:“为了表示本将的诚意,回去拿稻种的,现在马上领二千钱,待交回稻种之后,会再领三千钱,而且带回的稻种,本将另以三倍价钱购买。
其它在场的所有人,也先每人发给一百钱,以示本将诚意。”
俘虏们终于沸腾了,甚至有些人在大呼“可惜”,可惜这次出征没有带上老父亲或小兄弟一起来!
接下来,田峻开始学习袁世凯,亲手将钱发到每一个人手上。
在将钱交到每个人手上时,还不忘亲切地跟每一个人打声招呼,就好像对方不是俘虏,而是自己的亲兵一样。
俘虏们都很感动,有些俘虏甚至决定待获得自由后,便跟随田峻。
……
惊喜总是在最后!
当田峻忙完了发钱的事之后,有一个年老的俘虏带着两个年轻点的俘虏来到前面,对田峻施了一礼道:
“草民……草民……在迁去乐浪之前……曾经在辽东种过水稻……”
田峻大喜,上前扶起“老俘虏”道:“老伯不必多礼,请问老伯贵姓?”
“草民姓殷,名叫殷经!”
“啊?!竟然有这种名字?”田峻吃了一惊。
老俘虏惶恐地看着田峻解释道:“草民的祖先来自商朝的京城殷,所以就以殷为姓。又因草民的父亲听说过汉人有一本书叫诗经,故此,才给草民取了之个名字。”
田峻长吁了一口气,欣慰地说道:“嗯,那就是正宗的汉人了啊!”
随即田峻又指着那两个年轻人道:“他们俩是你的儿子?”
“是的,老大叫殷道,老二叫殷淳,厚道的道,淳朴的淳。”殷经恭敬地回答道。
“呃……”
田峻觉得自己快要晕了,做父亲的叫殷经,两个儿子一个叫殷道,一个叫殷淳,这……这究竟是啥子逻辑关系……?
田峻强忍着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数,从1数到30,然后,才一脸平静地问道:“你们是如何在辽东种稻的?”
殷经道:“草民本是辰韩人,因犯了事,跑到辽东的一个山沟里,在山沟里种了几年水稻。后来,又被高句丽人裹挟去了乐浪,父子三人都被强征入伍。”
田峻大喜,赶快问道:“老伯生活过的山沟,是否还能找到稻种?”
殷经道:“少数几株,应该还可以找到,但现在稻谷尚未发芽,为稳妥起见,草民还是去家中取稻种为好。”
田峻点了点头。随后,田峻只留下年龄最小的殷淳在营中,让殷道去家中取稻种。
而殷经,则带着几个士兵去那个山沟里寻稻种,因为那些山沟里的稻种,是已经适应了辽东环境的,试种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其它有亲人同时被俘的俘虏,也都放回一人回去取稻种。
田峻的打算是通过多人试种的方式,找到最适合辽东的高产稻种。
剩下来其它这些俘虏,田峻安排阳仪负责,让他们抓紧时间开垦稻田。
那些胡人俘虏,也全都交给阳仪,用于拓荒开田。轰轰烈烈的辽东大拓荒运动开始了。
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被一把火烧掉,然后砍掉树茬,挖掉树根,平整土地,引水灌溉……
十几天之后,回去取稻种的俘虏们陆续返回,田峻给了他们每人一笔丰厚的奖励。
然后,田峻给那五百多有种稻经验的俘虏,每人划了一块水田,让他们各自试种水稻。
同时,田峻自己也在破虏将军府后面,开劈了五亩水田,用殷氏父子提供的稻种,以后世的水稻种植方法试种水稻。
……
除此之外,田峻还将这个时代的直辕犁进行了改进,由直辕犁变成曲辕犁。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
改进后的曲辕犁,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可以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并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如此忙活了一月有余,当田峻的稻种经过浸种发芽,并开始下种到秧田时,田丰派人来请田峻,说是高句丽的使者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