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三人进入寝宫,刘义隆这个时候也起身,坐在正位。
“参见陛下。”
“平身吧,说吧,有什么事如此紧急?”
徐麟三人对视一眼,徐麟开口道:“陛下,凉州、萧关、右扶风上书,从凉州迁往关中的百姓闹事,同时,凉州北地郡百姓也闹了起来,逼近萧关。”
刘义隆诧异,“有这样的事?”
刘义符道:“凉州奏章倒没什么,只是上报凉州粮草库存,并排查损失,估计这次凉州会减产将近三分之一。”
刘义隆叹了口气,道:“嗯,也不能看着凉州百姓饿肚子吧,从江南调粮吧。”
徐麟立刻答道:“诺。”
刘义康道:“皇兄,萧关和右扶风的奏章…还是您自己看看吧。”
说着,刘义康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一旁的宦官,再传递到刘义隆的手中。
刘义隆看了一遍奏章,心里不住盘算,这里面确实不对,民乱必然不是偶然的,后面有人挑拨,甚至是有人组织,因为萧关南北的近五万百姓大部分都是青壮,这就很不合理。
刘义隆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刘义康道:“皇兄,这里必然有人挑拨,甚至这根本不是一次民乱,是造反,有人想利用凉州旱灾叛变朝廷。”
刘义符道:“陛下,臣也这样认为,萧关守将赵炘在奏章中说,这些百姓可不都是手无寸铁,而且不断哭诉,要返回凉州,这就很不合理。”
徐麟道:“陛下,按理说,关中生活更稳定,而且右扶风已经开始分地,所以没道理会想着返回贫瘠的凉州。”
刘义隆也很是认可,按理说,在关中有更好的条件,他们为何还要返回凉州,这里面细思极恐,最主要的就是五万青壮,这是要干什么,真是是造反吗?
刘义隆很快反应过来,想到了史书中写的一个不算太大影响的一件事。
原本的历史中,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卢水胡人盖吴聚十万之众举旗反魏。
虽然最终不满一年就起义失败,但是却给魏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今关中地区在宋国手中,所以盖吴应当在关中,而且卢水胡不就是匈奴的分支,当初刘义隆还是太子之时攻灭的北凉的主体民族吗?
看来虽然历史轨迹改变了很多,有些事情依旧会发生。
盖吴,这可是一个厉害的角色,能够在史书中留下名的绝对不一般。
而且当时盖吴可不仅聚集了卢水胡,还有匈奴、羯、氐、羌、汉甚至一些底层鲜卑百姓等多个民族反对魏国的统治。
当初魏国可是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但是他的大宋却没这样做,但是依旧有人不满,不过人数却只有大约五万,看来有些人还是有良心的。
至于这次的五万百姓,想必北地郡和右扶风都会登记造册。
刘义隆随后眼中充满了杀气,徐麟三人也是神情一震,刘义隆这是起了杀心了,看来这是触动了刘义隆的底线。
百姓是宋国根本,这次刘义隆不会姑息利用百姓的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