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在前头赶马的两名黑衣人一眼便认出了他,恭敬行礼,“姑爷。”
铭笙点点头,从马背下来,来到马车前,礼貌拱手“岳父大人,岳母大人。”
果然,撩开车帘子出来的人,正是铭笙的岳父宁晏,即将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使。
阮氏也打开了车窗的帘子,从里头看出来,见到二女婿,扬唇微笑示意。
宁晏没想着女婿还特意前来迎接,不由感慨,李大人果真是有谋略有头脑之辈。
短短一年多的时光,便已在京中稳坐太师高位,宁晏自是清楚,他此生有幸再回京城,少不得亲家的提携之情。
“辛苦你了。”听说闺女和女婿还帮他们置办好了宅邸,这份贴心很是让宁晏动容。
“该是岳父、岳母辛苦一路,瑾瑜在府里候着,小婿这便迎您二位前去。”
宁晏点点头,嘴角扬笑,“好。”
很快,铭笙便领队前往东城的新宅邸,宅子是一套三进式八九成新的院子,里头的家具物饰都由宁氏亲手置办打理妥当,是小两口为孝敬亲长的一片心意。
宁氏领宫嬷嬷等一众下人守在府门前,终于看见夫君领回的马车队伍,得以再见父亲,宁氏难掩激动之色。
“父亲,母亲。”
见到已为人母的二女,宁晏同样感慨不已,宁氏亲自上前搀着他。
“父亲一路可安好。”
“好,你们有心了。”
“父亲快别说了,女儿扶你回府里歇脚。”
铭笙同样仔细搀着岳母阮氏迈入门槛,“岳母小心脚下。”
阮氏微笑点头,目光更多的是停留在前头只顾得老子的二女,心底哀然。
宫嬷嬷着府里新买的下人将后头马车的行李物件抬下来,从幽州跟来的奴仆不多,宁氏早料想到,所以,提前让方中人帮忙寻了几户老实的死契奴仆。
因下人们需时间规整主家的行李,宁氏和铭笙陪两位亲长到院里正厅歇脚。
“二姐~”
宁氏刚吩咐宫嬷嬷让下人备来热茶,就听闻一道陌生的声音。
回头,见是一名十四五岁的清秀小伙子,想来该是父亲母亲过继来的孩子,她的弟弟。
铭笙在老子的点拨下,寻了机会与媳妇宁氏说起岳家过继之事,宁氏因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并未有多意外。
“三弟。”宁氏微笑颌首
宁瑾辞见二姐回应,高兴地咧开笑容,不忘了向铭笙礼貌作揖,“二姐夫。”
铭笙点头回应,“三弟。”
宁晏和阮氏见二闺女和女婿都接受这个孩子,心里不免宽慰。
阮氏这时问道,“陶姐儿可还好?”
宁氏,“回母亲的话,陶姐儿有母乳带着在府里,女儿想着父亲母亲刚入京,定是累得紧,所以便没带孩子前来。”
铭笙补充道,“岳父岳母,明日小婿再陪瑾瑜把孩子带来见过二老。”
提到小外孙女,宁晏脸容迭,“好,你们有心了,孩子还小,如今外头寒气重,晚几日也无妨。”
宁氏点头,道“不碍事,倒是父亲母亲这一路劳累,需紧着歇息。”
“好。”
宁晏应着,伸手接过闺女递上来的热茶盏。
铭笙也接过宫嬷嬷手中托盘上的茶盏,仔细奉到岳母阮氏手里。
阮氏嘴角始终挂着抹微笑,却不达心里。
二女始终对她这个母亲心存芥蒂,每每思及此处,阮氏眸底总不免闪过一抹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