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道管内观察处置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吴越国王、食邑一万户、实封一千户,赐“匡圣广运同德保定功臣”荣誉称号。一句话,中央朝廷承认了钱弘俶对两浙地区的绝对控制权、以及吴越国高度自治的政治地位。
获得了中央的认可,钱弘俶的底气就足了。于是在5月份,将胡进思的忠实走狗钭滔贬官外放,成为处州刺史;10月,另一位走狗诸温被贬到温州。
这场看似云淡风轻的铲除“胡进思余党”的行动背后,暗藏着一个巨大阴谋:钭滔获罪的原因是“谋反”,据说是他打算致敬胡进思,废钱弘俶而立钱弘亿。
钱弘亿,钱元瓘第十子,按次序确实排在老九钱弘俶之后。先为内衙都虞侯,钱弘俶袭位后拜其为丞相。钱弘佐商议铸铁钱的时候,钱弘亿上疏陈“八害”,铸铁钱之议遂止。
据说钭滔谋立钱弘亿,事情败露。于是大臣们劝钱弘俶一追到底,将“钭滔、钱弘亿反革命集团”彻底粉碎。而钱弘俶则表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深挖,于是贬钭滔为处州刺史、贬钱弘亿为明州刺史。
钭滔真的要拥立钱弘亿,做胡进思第二吗?朝中为什么会有人极力怂恿钱弘俶扩大打击面、加大打击力度,而钱弘俶又为何对谋乱分子网开一面?
不用说,“后钱元瓘时代”的后遗症。胡进思死后,政敌们急于反扑,且集团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利益纷争,这时候污蔑某人谋反是最经济实惠且立竿见影的做法。“钭滔谋立钱弘亿案”很可能就是这种阴谋。
摆在钱弘俶面前的,有上中下三策。
服从该新兴集团的意志,将“钭滔、钱弘亿反革命集团”一网打尽,此为下策;不管不问,否定对钭滔的指控,此为中策;从轻发落钭滔、钱弘亿,且对其“同党”置之不理,这才是上策。
道理很简单,如果扩大打击面,就等于在铲除了“胡进思余党”的钭滔之后,却迅速培养起胡进思2.0,大权旁落到其他权臣手中,故为下策;
不予理会,钱弘俶就会被群臣解读为怯懦软弱,声望骤减,难以服众,此为中策;
象征性地对“谋反分子”予以小惩罚,既不会使其他势力壮大,又可以保存一部分制衡力量,一旦其他势力威胁到钱弘俶,钱弘俶就可以将钭滔、钱弘亿重新起用,这才是上策。
这只是钱弘俶在“后钱元瓘时代”平衡各方势力的政治手腕,夹缝求生的手段而已。
宋朝历史大赞钱弘俶,赞他兄友弟恭,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挂念哥哥的生命安全,比如先让胡进思发誓不杀钱弘倧,后又与之斗智斗勇,挫败胡进思的三次阴谋;当弟弟钱弘亿涉嫌“谋反”时,又只是外放为地方刺史……
宋朝嘛,特别是北宋,兄友弟恭的政治正确,你懂的。
钱弘俶很温柔吗?只要条件允许,钱弘俶就没那么温柔了。比如在处置钭滔、诸温之前,禁军序列中的匡武都集体闹事,要求升职加薪。钱弘俶接过他们拟定的升职名单,“领头的这俩,斩首;后面这二十多人,开除、治罪;跟着瞎起哄的,口头批评教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