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娄敬布衣,上言于汉祖;曹刿草泽,陈谋于鲁公;失范增而项氏不兴,得吕望而周朝遂霸。”
——想想娄敬、曹刿、姜子牙(吕望)吧,特别是要想想不听范增之谋的项羽,你要失去我吗?
这篇自荐书飞扬跋扈、霸气外露,很博眼球,也很容易招致非议,为他后来坎坷的仕途埋下了伏笔。
当时淮南势力的实际控制人是权臣徐知诰。前文有云,徐知诰招揽天下人才,特别留心吸收来自中原的失意书生,为此特意在淮河南岸设置专门的移民机构,开设绿色通道,进行快速对接。论文凭,韩熙载是进士登第,妥妥学霸;论政治面貌,他是中原王朝的A级通缉犯,与中原有杀父之仇。于是,求贤似渴的徐知诰与急于进入体制内的韩熙载一拍即合。
韩熙载在进入南唐体制之初,就遭同事们的联合排挤。这是在情理之中的。
首先,无论是杨氏的傀儡派还是徐知诰的实权派,都是淮南势力的既得利益集团,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在利益分配方面达成了默契和平衡,而韩熙载等“北方系”空降到集团内部后,原有的权利体系被打破,需要既得利益集团出让一部分利益。所以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双方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
其次,韩熙载不懂人情世故,或者说性格倔强耿直、清高孤傲,一篇《行止状》已露端倪。
韩熙载出身名门,高官干部子弟,自己又是学霸,怎么会看得起徐知诰身边那些泥腿子出身的“从龙功臣”呢?
宋齐丘的父亲也是节度副使,但严格来讲,节度使也分三六九等,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某三四线城市的市长和北上广深的市长,且宋齐丘的父亲死的早,他算是半个孤儿,寄人篱下。更重要的时,韩熙载对宋齐丘的人品颇为鄙视。
好了,其他原因咱都不用讨论了,单单与宋齐丘看不顺眼,就知道韩熙载在南唐的处境了。
于是史书上说他“年少放荡,不守名检”,有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迈气概,这种年少轻狂的代价就是“北方系”中除了他,几乎都得到了重用。
韩熙载被外放,打发到地方,任职于各州从事,也就是市委秘书之类,直到徐知诰正式称帝建国,建立了南唐,才把韩熙载召回中央,不过仍然是一个不重要的闲职——秘书郎,类似于国家图书馆,负责文书档案的管理、校订工作。
严格来讲秘书郎不算闲职,但韩熙载闲就闲在“秘书郎”后还多了一个后缀——掌太子东宫文翰。太子东宫,听起来是价值洼地,其实就是政治上的好人卡,退居二线的意思。
徐知诰曾私下里语重心长地对韩熙载暗示道:“你虽然很早就进士及第,但未经世事,你徐叔劝你一句:这里面的水太深,你根本把握不住。我并非排斥你,而是要让你在基层得到历练,刷刷经验,以便将来能更好地辅佐我的儿子!”
显然,这是徐知诰的肺腑之言。表面上是韩熙载遭排挤,不受重用,实际则是徐知诰给韩熙载的新手保护,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补丁一代神。韩熙载是徐知诰留给继承人的杀手锏,是扳倒宋齐丘的秘密武器。
韩熙载在太子东宫一呆就是7年,整日与太子爷高谈阔论,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太子爷对韩熙载的学识佩服地五体投地,很快就成为他的小迷弟,二人成了一对儿好基友。这就为韩熙载在下一次版本更新中奠定了良好基础,因为这位太子爷正是李璟。
李璟即位后,不出意外地提拔了“东宫嫡系”韩熙载,任命他为虞部员外郎、史馆编修。虽然只是六品小官,但隶属尚书省,前途无量。李璟把韩熙载放在升官的快车道上,在特殊照顾中循序渐进。
与此同时,李璟还给韩熙载赐绯。绯色官服是五品以上官员的专属皮肤,韩熙载只是六品,却被破格赐绯,可见李璟对韩熙载的照顾是不加掩饰的;李璟还给韩熙载加了太常博士之职,负责先帝的葬礼事宜,并为先帝拟定谥号,可以说李璟认可了韩熙载是南唐帝国礼制方面的学术权威。
韩熙载终于在李璟朝迎来了顺风,然而一把好牌却被他打得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