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即便如此,冯道也没有立即上路,而是赖在契丹给他安排的单位宿舍里,嘴上答应着回国,可就是迟迟不动身。每当契丹人前来催促,冯道总是重复贾老板的那句名言,“下周回国,一定一定。”
就这样赖了一个多月,还不走,契丹人急了,皇上下了命令让你走,你难道要抗旨不遵吗?
“相信我,下周回国,真的。”
随后才极不情愿地、磨磨蹭蹭地踏上南返之路,在路上,他也是逡巡不进,走一步停两步,遇见驿舍必定留宿……
他的随行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问他:“咱好不容易可以活着离开北国,回归中原了,只恨自己没有肋下生翅,可您怎么……您对契丹该不会是真爱吧?”
冯道说道:“你们懂什么?是我们的车马快,还是契丹铁骑的马蹄快?如果我们表现出急于归国的样子,不出一天就会被抓回来。只有表现出不愿回国的样子,才会使契丹人放心地放我们走,我们才能真的回国。”
众人恍然大悟,欲擒故纵,姜还是老的辣。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简单梳理一下疑点和争议:
首先是时间。
据《旧五代史》记载,冯道是天福二年(937)离开中原,天福四年(939)二月回国;而《辽史》则记载是会同元年(938)9月,冯道才来契丹,会同二年(939)二月送行。
其次,就是耶律德光对待冯道的态度。
按照《旧五代史》的记载,耶律德光非常器重冯道,甚至要郊迎,幸好被群臣以“天子无迎宰相之礼”劝阻。
而在《辽史》中,对此只字未提,之是很平常地记载说边境奏报冯道等人来为耶律德光呈献尊号,于是耶律德光就派人去接引;到了契丹皇宫之后,也是按照国际惯例赐宴,然后进行常规地接待,期间给冯道“加守太傅”,天朝上国给番邦贡使加官进爵,这也是国际惯例,唐朝没少给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来使加“某某都督”、“某某将军”之类的头衔,然后设宴饯行……
关于耶律德光对冯道的态度,下面还会有一个小故事来让《旧五代史》打脸,在此先按下,稍后再表。
问题来了,冯道是何时去的,又是何时回来的?他究竟有没有经历那段“下周回国”的惊险经历?
我摘取了几段史料,有意思极了:
《旧五代史·冯道传》:
“(天福)二年(937),契丹遣使加徽号于晋祖,晋祖亦献徽号于契丹……”
《辽史》:
“会同元年(938)六月,册晋帝为英武明义皇帝……九月,边臣奏晋遣守司空冯道……来上皇太后尊号……十一月甲辰朔(11月1日),命南北宰相及夷里堇就馆赐晋使冯道以下宴,丙午(11月3日),上御开皇殿,召见晋使……”
显然,这次出使契丹的原因是契丹给石敬瑭加了尊号,然后石敬瑭乖巧地买一送一,不仅给耶律德光回赠了尊号,还给述律太后附赠了尊号。
只不过在具体时间上,《旧五代史·冯道传》说是937年,《辽史》说是938年。到底哪一年?别急,再看一下《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
“(天福三年,938)八月,以左仆射刘昫为契丹册礼使,左散骑常侍韦勋副之,给事中卢重为契丹皇太后册礼使……
十月……契丹命使以宝册上帝徽号曰英武明义皇帝。
(天福四年,939)二月……宰臣冯道、左散骑常侍韦勋、礼部员外郎杨昭俭自契丹使回……
三月,左仆射刘昫、给事中卢重自契丹使回……”
这就是欧阳修老爷子痛斥《旧五代史》,并亲自撰写《新五代史》的原因之一,《旧五代史》现场翻车,在《冯道传》里说是937年,而在《高祖本纪》中又说是938年。
不过,真相永远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稍加分析,便水落石出,本书最值钱的地方就在这儿——蛋疼:
先说真相:
938年6月,契丹使者来给石敬瑭呈献尊号,该使者应该在8月之前就抵达后晋;随后,经后晋群臣讨论,于8月份派遣冯道等人向契丹回礼;冯道等于9月抵达契丹境内,并于契丹海关处依法依规予以停留(边官奏请耶律德光指示),耶律德光派人专程来迎接,11月1日抵达契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