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你不会是也在群芳院出的歌曲集里见过我的画像吧?”
这画像就是画像,就算画的再像,与真人总会有些出入,看了画像,不敢认真人,这也不奇怪,是以李缙才能无忧无虑地想去哪就去哪,不然要是谁看了书中的画像,都能将他认出来,那他出行就没有这么方便了,就像后世的那些明星一样,肯定会变成人们围观骚扰的对象。
倾倾听李缙这么问,惊叫说:“你的画像?这么说你的真是李缙啦!”
李缙爽快地承认说:“没错,我就是写歌的那个李缙。”
倾倾听完,忽然转过脸去,看向了她的同伴,也就是站在斜对面,街另外一边的那些公子小姐,“佳华姐姐,你那天没有认错人,他真的是李缙,你快过来啊!”
晕!还没完了是吧,你喊别人过来干毛线啊!你经过我同意了吗,为了表示尊重,你好歹也问一下我嘛,怎么能不顾别人的意愿肆意而为呢!你没看出来我想走吗,换句说话,就是不想搭理你们这些人,因为咱们真的不是一路人,实在是交集不到一起去啊!
李缙皱了皱眉,他希望那位叫佳华的小姐不要过来,这样他就不必再跟人浪费唇舌了,他现在嗓子很干,赖得说话,尤其是跟不必要的人说话。
可是事与愿违,那位叫佳华的小姐还是露头走了过来,并且其余人等都跟着她一块走了过来。
“……”李缙对此感到很无语,但他又不能走,人家都过来了,他要是忽然走了,那算怎么回事儿啊,岂不是太无厘头了。
“李缙,我给你引荐一下。”转瞬间,那位叫佳华的小姐便来到了近前,倾倾指着她,充当起了介绍人,“我的这个姐姐姓卓,芳名叫佳华,她是京中有名的才女,她们家是开书院的,京中赫赫有名的铭鼎书院,就是她们家开的。”
才女?开书院的?铭鼎书院?这个铭鼎书院在哪嘎达啊?
李缙知道书院,但却没听说过这个什么赫赫有名的铭鼎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朝,一开始是地方教育组织,发展于宋代,正式的教育制度是由朱熹创立的,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教学以自学为主,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念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了多为习举业而设的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元朝时,书院制度极为兴盛,书院遍及各路、州、府,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这是元代统治者从蒙古南下入主中原后,出于缓和阶级矛盾、进行文化控制的需要,元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其表现之一便是大力提倡理学,奖励书院,因而书院在元代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另一方面,官府对书院控制严密,自由讲学风气不浓,书院充满了官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