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目录抄录一份送到东宫去的。”
“要不是常升提起,咱都不知道,皇宫的这些古籍里,居然还藏着如此宝贝。”
老朱坐起身,思量半晌,吩咐到:“通读之后,你记得花些时间,令人刊印上几千份,以你的名义,派人送与朝臣与国子监生。”
“咱会择期下旨,令百官都通读这些书籍,并列为此后国子学必修。”
“除此之外,咱会令那些国子监生每人分田一亩,挑选精于农事的老农教他们开垦,种田,丝织,放牧,并将这些技能列入监生结业的考核中。”
听着老朱的手笔,朱标忍不住提醒到:“父皇,国子监生下田劳作,古往今来从未有之。”
“原来没有,那现在可以有了。”
看老朱的态度不容置疑,朱标知道这事定了,又问:“只刊印几千份,怕是不够用把,常升也说了,寻常百姓家,根本凑不出这些书来。”
朱标的意思明确。
当这些书,伴随着老朱的圣旨下放,固然会给朱标造出极大的声势,可连带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百官和有官员后辈之称的国子监生都开始研究起这些实用之书,整个大明的学风都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直接从朝廷渗透到地方,从施政渗透到民生的方方面面。
对于刚刚才经历过一场血洗而动荡的朝堂而言,只怕会激起更多人的不满。
老朱摇摇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无妨,科举考试,咱依旧主考经史子集。”
“咱只是会在朝堂上不时抽查百官,有没有按着咱的意思仔细研读,立下此制,就是想借着上行下效之风,将重农务实之风传播开。”
“有明一朝,咱可以允许百官不精于学问。”
“却不能容许他们五谷不分,连如何安民治民都不会。”
说罢,老朱摆摆手,起身就要去后宫。
朱标一路扶着老朱坐上龙撵。
临走还听到老朱不忘叮嘱一句:“等你母后真的将人招揽来了,有机会,你就和常升多接触接触。”
………………
“叮,签到成功,苟道值+1000。”
“嗯???”
郑国公府里,完成每日签到的常升看着十倍的苟道值陷入了沉思。
看来是他太苟。
以至于他连苟道值的获取机制都没弄清楚。
倒是老朱今天杀到府里这一出,是宣告他装透明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按理说他的隐身计划应该足够缜密。
毕竟他连锦衣卫的存在都算了进去。
可是谁曾想到会碰上这么个不讲武德的老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杀过来了。
这大概就是以力破巧吧。
偏生还碰上了一个自作聪明的猪队友。
好在他也采取了紧急手段,让他强制下线了。
可这种办法只能用一回,再有下次,恐怕就不灵了。
哎,碰上老朱这么个不讲武德的,明朝也太难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