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朱雄英天资聪颖,今日只是在常府看了几遍的图表,这会就取了一张画纸,大差不差的重新罗列在老朱的面前。
画纸上画了一条横轴,上面以线段标示着各个朝代延续的时间,以秦国为始。
三条颜色各异曲线在横轴上上下弯折。
最平缓的红色曲线后标示着国力二字。
黑色的曲线亦步亦趋的跟在红色曲线之后,只是波动更大,末端写的是人口。
蓝色曲线标示气温,每三百年一波动,显得极为规律。
“孙儿启蒙的这几月,父王也曾给孙儿讲解过王朝覆灭的缘由,或是制度的不完善,致使传承无序,外戚,权臣窃权作乱;或是统治腐朽,迫使百姓起义,再加上外敌入侵。”
“可皇爷爷请看,古往今来,与王朝兴替密切相关,却又常常被世人忽略又一大因素——气候。”
听到这,老朱面色倒是平缓了不少。
至少自家太孙的讲解逻辑自洽,显然是成体系的学说,就算偏门,至少和有心人的算计无关了。
看老朱听的入神,朱雄英也说的起劲。
“气候关乎万物生发,农时生产。”
“所以百家争鸣之前,六历就已诞生了。”
“然而从古至今,世人蒙昧,对气候疏于钻研,至今也未有多少进步,以致雷击,蝗灾,旱灾,洪涝的缘由都弄不明白,只得编出一个天人感应的缘由。”
听到此处,老朱心头顿时冒火。
如果自家太孙说的都是真的,那趁着大明开国,四时不稳而上疏的那一帮人,不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借题发挥,指着他的鼻子骂。
饶是认清了这帮奸贼贼子,迂腐老儒的无耻嘴角,可当着朱雄英的面,老朱还是按着脾气,轻声细语的问到:“太孙所言,可有凭证?”
“当然有啊。”
“三舅的书房里,搜罗了历朝历代的史书,天文历法与县志,其中都有关于气候变化的记录。”
“正是基于这些记录,三舅才发现王朝这上千年以来,关乎气候的秘密。”
“每当气候寒冷时,农耕的重心都会南移,因为北方严寒,河水冻结,耕种往往减少乃至干旱;而伴随着气候严寒,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好活,就会顺势南下。”
“这段时间,王朝大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王朝人口跌至谷底。”
“当气候温暖时,新王朝往往都会诞生干旱蝗灾洪涝,但都能缓过来,然后随着粮食增产,国力兴盛,人口大量繁衍,就会向北收复失地。”
“这时建立的,都是统一的大王朝。
“从秦到明,王朝兴衰,气候变化,都是如此。”
“而气候变化的大周期,恰巧就是三百年。”
这一刻,老朱的心中仿佛划过一道惊雷。
三百年,又是三百年,古代的大一统王朝,从来就没有超过三百年的。
难道这气候之说,真的关乎国运?
这点老朱自然是要验证的。
但这一会儿他更关心的是,自家太孙在常府还学到了什么。
“果真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太孙除了这天文地理,还学到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