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
小菜还算精细,茶点比起淮南王府就差远了,阿玉见多识广,什么样的东西她都吃得下,就是挡着面纱不方便。
不远处,一位还算秀气的伙计正在煎茶,缕缕茶香飘来,阿玉闭目细品,轻声评价道:“火候有些过了,茶味应该不太醇厚。”
过了片刻,伙计将茶送到两人面前,阿琅拿起茶盏品了品,笑看着阿玉,“品茶的功力可以啊,锦心能给他奉茶,自然茶技不俗,不知道煎茶的本事你学了几分。”
猛地被人夸了,阿玉更加嘚瑟起来,“那我现在煎给你喝,看看我学了几分。”
茶楼生意清淡惯了,还没见过要求自己煎茶的客人,伙计离开茶案,将地方让给阿玉,自己在旁边盯着,总不能让人瞎折腾,糟蹋了东西可不行。
阿玉掀起面纱仔细打量一番,煎茶器具尽管没有王府齐全,该有的倒是都有,风炉、茶铛、茶碾、茶罗、竹夹。
案上竹条编的匣子里放着一摞白瓷茶碗,从王府茶器来看,他更喜欢青瓷,因为青瓷茶碗与绿色茶汤相得益彰。
她拼命跟着锦心学习煎茶,直到离开也没有让他喝到。
煎茶材料没得选,只能靠手艺取胜了,阿玉平静一下开始烧火。
还好这里有木炭,用蒲扇轻扇风炉,黑色木炭渐渐发红,阿玉鼻头有了薄汗,神情专注继续扇着,不多时,跳动的火苗冒了出来,映在她的眼中,那样热烈又充满渴望。
阿玉用茶夹夹住茶饼靠近火苗,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翻烤,炙好的茶饼趁热用纸袋装好,隔纸用棰敲碎,再用罗筛去细末,使碎末大小均匀,直到茶末似米粒般大小。
茶铛放上风炉,阿玉从木桶舀起水尝了一口,水为茶之母,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为下,这家茶楼生意惨淡,泉水应该用不起的,井水就井水吧,她将一瓢水注入茶铛,目不转睛盯着水面。
《茶经》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
待到二沸,阿玉从铛中舀起一瓢水备着,用竹夹在沸水中搅动,随后将茶末投入旋涡中心,不消片刻,水满翻滚,再用先前舀出的水倒回茶铛止沸,三沸茶成,碧绿茶汤浮起一层细腻泡沫,如同菊花飘落其上。
“好了!”
阿玉如释重负地抬起头,猝不及防吓了一跳,除了阿琅和伙计,连茶楼掌柜、店里客人都在围观。
“分……分茶吧,”这么多人,她也做了难,还是按规矩分出五碗。
阿琅眼含欣赏接过茶碗,掌柜、伙计和客人将剩下四碗瓜分。
几个伙计分一碗茶,互相交流着眼神,周围客人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这手艺可比鄞州最好茶楼都强,上次喝到这样的茶,应该还是在都城。”
一位客人指着自己碗里的茶汤道:“你看看这茶分的,每只碗里的沫饽都差不多,汤花好似浮云一般!”
店里老客笑着向掌柜道:“林掌柜,要是您店里有这样的煎茶高手,岂不是能重振雄风,可惜了这样好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