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十分的空旷。
这是一个空门面,里面的东西全部搬空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有多大。杨帆大致目测了一下,两扇大门,全部是临街的大门,六扇大窗户。
店面的宽度大约接近20米,长度绝对超过了40米,呈一个非常规整的长方形,总面积大约在800平方米至900平方米之间。
“姐,地方不错啊!”
杨芳道,“我也觉得不错,所以将它租了下来,过完年之后就准备开始装修一下,弟,在装修上你有什么建议吗?”
杨帆大致看了看,提议道:“装修尽量简单一点,整个店面显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如地面全部用水泥重新抹一遍,墙壁全部刷白,店面的顶上搞一点小装饰就可以了。”
想了想不由道:“对了,窗户和门用油漆重新刷一遍,破损了玻璃换一下,然后将灯光弄明亮一点。”
这些建议,杨芳赶紧记在心里面。
看了一会儿之后,杨帆又提了一些建议,如货架怎么摆放,怎么分区,明码标价,顾客自选等等。
现代化超市的一些东西,杨帆开始简单的讲一些,这些东西对杨芳来说无疑是十分新鲜的,她都记下来,准备将来就按这些去做。
当然,杨帆很有分寸,只讲一些简单的实用的东西,一开始就讲述太深奥太先进的一些东西,杨芳肯定接受不了,必须一步一步的来。
等这家店开始经营之后,在经营的过程之中杨芳和谢国庆有了一些心得和感悟,再适当的引导,循序渐进,向他们再讲更深一点东西,那会更好一些。
尽管只是最基本的东西,杨芳和谢国庆还是觉得眼前一亮,仿佛一扇全新的大门已经打开。
原来还可以这样经营的,和那些供销社、国营百货大楼完全不一样。谢国庆佩服的看了杨帆一眼,竖起大拇指道:“杨帆,你真了不起,比我年轻好几岁,但懂得的东西比我多得多。”
旁边的杨芳自豪的道,“我弟他是大学生,当然了不起,知道的东西比你我加起来还要多。”
大学生,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有了不得的,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那是有大学问的人。
杨帆笑一笑,并没有过多的解释,总不能告诉两人,我是重生的,比你们多了三、四十年的记忆吧。
讲了店面的装修,货架的布局,明码标价和顾客自选之外,杨帆关心的询问到了进货的问题上面。
主要是现在计划经济色彩浓重,市场经济还在发展阶段,还不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进货的渠道也已经有了一些,杨芳道:“我和你姐夫跑了好多家单位,有几家小厂答应给我们供货,至于蔬菜等东西,包括鸡鸭鱼等,我们村就有稳定的货源。”
“大伙儿都答应,将他们的东西直接送到我们店里面,价格都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杨芳赞许的点了点头,这种方式十分不错,但还是提醒道:“姐,将来我们会开第二家店,第三家店,店面数量会遍布整个东海市,将来需要的货源数量庞大,你可以和一些农户签订协议......”
杨帆讲了后世非常普遍的一种模式,那就是农户向超市直供,双方之间签订正式协议,采用农户加超市的环节,省去了中间商的差价,利润会更加的丰厚。
现在倒也不用担心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将来的政策也会越来越开放,这么做没有一点问题。
杨芳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