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自己译《道德经》(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不意的方式用兵,以不扰民的方式获取民心。我如何知道这些是最正确的道理呢?因为:人民的忌讳越多,就越不敢做事,所以人民就越来越贫穷;人民手中过多地拥有可用于战争的武器,国家就容易陷入战乱;人民如果只去研究一些不符正道,不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人民福祉的事物,那么无用之物便会越来越多;如果法令得不到执行,罪恶得不到惩治,那么盗贼便会越来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按照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规律治理天下,不妄为,人民便会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我喜好国家静养生息,不好战,不惧战,人民便安居乐业;我不喜铺张浪费,不加重人民的负担,人民便会富有;我少私欲,人民自然便能持朴素的生活之道。”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释义:

    政令的施行,若如闷雷,则政令只施行和传递于行政管理机构之间,人民只闻其声少见其形,则可得民风淳朴,做事情就会有主观能动性;若如政令的施行如闪电之于民间,声威并举,事无巨细,则人民会以为管理者对自己缺少信任,便会缺乏做事的自觉性。祸福相倚,相互转化。但不知其将向那一边转化,至如今仍然不能准确掌握其规则。正奇变化,善妖同行。不到最后谁也弄不清楚,这样的状况已经很久了。是以圣人处事讲究尺度和原则,行事方正但不伤害别人,廉洁而不拒恩惠,率性而不肆意妄为,带来光明但又不刺伤眼睛。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释义:

    治理人事,讲究节俭。只有施节俭之道才会更早的让人信服,可以称之为“早服”;早服之道可解释为重视积累的德行;重视积累则能攻克所有的困难;没有不被攻克的困难,则其治理能力尚未达到极限,不知其治理能力的极限,这样的人应该拥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有了国家这个根本,其能力便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根深柢固,才能使得万物生息不止,才是生生不息之道。

    爱国:

    在这里讲了一个道理,国家是一个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站国家的这个根本之上,才能使能自己发挥才能,家庭、家族得以长生久视。所以每人个都应爱护珍惜自己的国家,使其根深固柢。

    第六十章治大国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释义:

    治大国,若烹制鲜鱼不可胡乱翻搅,将道的根本原理宣扬于天下,人们将不再相信神鬼之道。不但会令人们不再相信鬼神之道,还能令鬼神之道不能迷信于人。不但对鬼神不能迷信,对圣人也不能迷信。对两者都不再迷信,才能让德行之道回归,造福于人类。

    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释义:

    强国往往不讲道理,天下柔弱的事物,往往汇聚交织着强者的目光。处于柔弱地位的事物都持以弱胜强的道理,安静地等待机会。所以如果大国有把握战胜小国,则当及时占领小国;小国如果有能力偷袭大国,则会入主大国。所以大国有占领小国心思,小国也有入主大国的想法。大国的想法不过是占领更多的土地以供人民之用,小国的愿望则是夺取财富以养人民。两者都想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强者应当先下手为强。

    第六十二章道者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讲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8,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释义:

    道,蕴含着万物的奥秘,善长的人视之为珍宝,不善长的也将其密藏。赞美别人可以换来尊重,良好的品德可以影响别人。但如果来者不善起了抢夺之意,当如何应对?立天子之位,置三公辅助,禁军拱卫,战马聚集以武力保护?我看没有必要,不如坐下来一起讨论道的奥妙。古代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有人公布天下说:谁能为其献上万物的奥秘,那么其所有的罪行都将得到免除。所以才会让天下人都觉得道的珍贵。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释义:

    治理天下的最高目标是达到无为而治,做事情的最高目标是达到不被任何事难住,最美的味道是尝过之后天下再没有味道可以吸引自己。世间大小多少事,报怨以德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再困难之事都有易入手的地方,再大的事物也是由细物构成;处理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下手的地方着手;处理天下大事,必从细节之处入手。所以圣人始终不贪图有大作为,所以才能成就其伟大。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让人少有信任,只挑选容易做的事来做必将碰到更大的困难。所以圣人做事均优先考虑事情的困难之处,在真正做事时才不会碰到真正的困难。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释义:

    安静容易维持,事情已有兆头容易谋取;脆弱的事物容易分解,越微小的事物越容易丢失;在事物没未变化前便应有所作为,治理国政讲究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前。森天的大树,生于微小的种子;九层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事越多的人越容易失败,越是执着的人越容易失去目标。人们从事事业,常常在几乎快成功的时候更加容易出现失败。所以越接近成功便越需要小心谨慎,才能避免失败。所以圣人欲要达到不欲的境界,就不以难以得到的事物为贵重之物,学习欲要达到不学而知的境界,则应研究人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并以研究成果运用到万物生发过程之中,不妄图去扰乱他们的运行规律。

    不欲介于有欲与无欲之间的状态。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释义:

    古代从事道的研究的人,其目的不是为了教人以聪明,并是为了蒙昩人们。他们认为人民之所难以治理,是因为人们拥有智慧,所认为以智慧治理国家,会使国家为贼所称,不以智慧治理国家,才能让国家长存。知道他们按这两种理论治理国家的人,皆认为他们是多么的滑稽可笑。常常研究滑稽可笑的事物,是谓具有玄德。玄德之人研究深奥而久远的事物,从中发现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道理,然后用来指导现在的事物以使其遵守顺从于大道的规律。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释义:

    江海之所以可以视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其所处位置低于百谷,才能纳百川而为王。所以圣人欲成为人民的的领导,必须在言行上表现出其愿意居人之下的德行;欲行于人民的前面,必须在言行上表现出愿意居人之后的操守。是以圣人虽然居于人民之上,人民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行于人民之前而人们不会感到受了伤害。是以天下之人都不厌其烦地拥戴圣人带领自己。是因为其不与民争利,所以才没有人能与其相争。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释义:

    天下的人都说我提出的道的概念太大,天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将它表现出来。就是因为道的大,所以没办法用具体的形象将它表现出来。若能用事物进行表现,既使用了人能想象出来的最大事物,其实与其相比都只能算是渺小。我有三宝,可以保证其正确性:第一个叫慈,第二个叫做俭,第三个叫不敢为天下先。有慈心的人具有勇气,勤俭故能广博,不敢为天下先,故能心怀天下。如果叫我舍弃慈心和勇气,舍去勤俭的品德和广博的知识,舍居人后而为天下先,还不如叫我死了的好!慈心,以其指导战争则能得胜,以其守邦定固,则国家永固。天心最慈,泽被万物。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释义: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以个人武力作为取胜的基础。善于战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用人者,多换位思考。这些都是无可争议的徳行,是知人用人的方法,称得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释义:

    曾经有人这样说用兵:“我从不主动进攻,我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不主动前进,反而会多退一些距离以保持前进。”这就是欲前进但却给人予不敢前进的错觉的战争之道;就是象要举臂先要沉臂,扔出武器攻打敌人要在还没有看到敌人的时候就扔出去,手里无兵器但却随时作好了拨出兵器的准备。最大的祸患在于存在轻敌的思想,我曾经轻视敌人导致差点被杀死。所以两军军力如果相差不多,持悲观心态不轻视敌人的用兵之道更能获得胜利。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释义:

    我的言论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践行。但天下却没人能知道,也就没有人去实行。言论的宗旨、根据都是正确的,唯一的难处是无法被人知道,是以我也不知该怎么办。理解我的言论的人越少,我越觉得将这些道理传承下去的可贵。所以圣人往往被拒绝,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他们朴素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何等贵重的美玉。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释义:

    知道自己无知,高尚矣;无知却又不去知道,是人生的缺点;圣人没缺点,是因为他们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唯有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才能叫做没有缺点。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释义:

    人民不再畏惧权威,说明权威运行的规则符合道的原则。不强制规定人民的居所,不压制人民的诉求。只有不压迫人民,才不会遭到反抗。所以圣人自知而不存偏见,自爱却不以自己为高贵。所以取正道而去邪道。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释义:

    勇者敢杀则有可能被杀,勇者不敢杀则不会被杀。此两种行为,都有利有害,皆为世人所不喜,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是以圣人犹虑难解。治理天下最根本的原则是,不亲自参与战争军队却善于战胜敌人,不亲自回应人民国家却善于回应人民,不用号召而愿意为国出力的人自己站出来,表现坦然却自有谋士出谋划策。国家运转不息,这样做虽有疏漏却能保不失。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释义:

    有人如果不畏惧死亡,那么以死亡来威胁就会发现无以奈何。有的人害怕死亡,那么对于违法乱纪的该杀之人,则应该用来杀鸡儆猴,谁还敢无视国法?这就要求设立专门的刑法机关来审判该不该杀。这种制度不能让其他机构来代为执行,否则就如让一般人去做需高明的木匠才能砍削的物品一样,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释义:

    人民之所以有饥荒,是因为囯家贪腐较多税负较重,从而导致人民饥荒。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阶层肆意妄为忧乱法纪,所以才导致人民难于治理。人民轻视生命,是因为统治阶层将自己的生命看得太重,导致人民生命不平等,所以人民才会轻视生命。所以只有生活艰难的人,才会懂得贤能之人和只知享受的人那一种人对他们更重要。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释义: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可以坚强扑死。草木的生命也是脆弱的,但也不惧枯搞。所以坚强者虽死犹荣,柔弱者虽生犹死。是以兵强则灭国攻城,木强则披荆斩棘。强大号令弱小,柔弱顺从强大。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释义:

    天之道,犹如张弓射箭,站在高处时箭头往下,居于低处时,箭头朝上,射程有余则应减力,射程不足则加力。天之道,取有余的事物以补平不足的地方。人之道,则不然,取柔弱者的事物以侍奉强者。谁能遵循天之道取有余的事物而补天下的不足,唯有按道的规律行事的人。是以圣人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们这种无欲无求的做法显示出了自己的贤能。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释义:

    天下最柔弱的事物莫过于水,再善于攻克坚强的事物都不能战胜它,是因为找不到它的弱点。弱能胜强,以柔克刚,是天下无人不知的道理,也无人不能践行。是以圣人说:承受国家所有垢病的,是国的君主;承受国家所有灾祸的人是天下的国王。我觉得事实上的情况是正好相反的。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释义:

    处理好了大的怨情,一定会有小的怨情未予解决;以德报怨,是善良的表现。所以圣人为了收获就会先付出,不会将自己的责任让他人来承担。有德的人以投资的方式得到收获,无德的人却只想不劳而获。天道没有亲人,会将偏爱给予善良的人。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释义:

    小国寡民的思想遗害无穷:他们既使有可供人民使用的器具也不让用,宁愿人民在沉重的负担下死于当地也不让他们迁徙到更好的地方;虽有舟车,但人民却不能乘坐;虽有上等的士兵却不用来守护人民。最终导致人民的生活与原始人无异。治理国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人民享用美味的食物,穿着华美而暖和的衣服,安居乐业。领国之间的人们能够互想观望,鸡犬之声互相听到,人民到老死也不愿意往来其他的地方。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释义:诚信的语言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过于美饰的语言不可全信。善良的人即使不用争辩其本质也是善良的,不善良的人既使再如何辩解也不可能变得善良。智者的知识不一定广博,广博的知识也不一定带来智慧。圣人不行无休止的积累财富的事,则其治下的人民会越来越富有,他所带给人民的福祉也会越来越多。天之道,利于万物而不求回报。圣人之道,有所作为而不与民争利。

    成于九寨,修于重庆。

    2017年10月30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