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就在四位国主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豫章郡数万士兵在公孙丑的带领下,迅速集合兵马,准备奇袭长沙城。
与此同时,四位国主,张鲁麾下,尹薇薇麾下,以及瞻礼麾下,纷纷背叛,出城迎接公孙丑,长沙(外城)失守。
值得庆幸的是,刘表、张鲁、尹薇薇,以及瞻礼等四位国主并未受害,因为他们一个个的畏缩在内城之中,一边把酒言欢,一边玩弄美人,十分快乐。
就这样,长沙(外城)失守,下属背叛,四国兵力大损!
四位国主听后,顿时脸色大变,一面收拢残兵,一面将公西华放出,继续让他大权独揽。
说实话,事到如今,公西华真是不想在管这个烂摊子,但是为了历练,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公西华依然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看着四位国主尴尬的面色,公西华长舒一口气,不由摇了摇头,叹道:“现在双方兵力悬殊,我方只剩一万二千人,而对方经过收拢降兵,已增加到……到了三万五千左右,优势完全……完全展现出来,所以……”,
“……所以我们只能驻守,不可进攻,慢慢等待援军,若是……是援军能够尽快赶来,那我们便有……有反败为胜的机会,若是援兵不能……能如时到达,只好……只好听天由命!”。
恭公西华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唉,要是当初能够……也不会变得这般,如今退不能退、守不好守,真是……是让我没有一点办法……啊!”,
四位国主听到了公西华的话,不由互相责备起来,一个个的吐沫直飞。
------
这时候,刘表想了想,不动神色的问道:“请问,你说的援兵……援兵可是……是虎国?”。
张鲁深思片刻,附和道:“可能是,毕竟虎国想要削弱我们,让我们两败俱伤,但又不想让我们这么快……被消灭,所以……”。
公西华听后,呵呵一笑,说道:“即使虎国肯出兵相救,但你们好好想想,从零灵郡到长沙郡,一共需要多少天?在这几天中,足够对方消灭我们的了……”,
“……说实话,在你们关押我的时候,我早已想到了这个局面,所以……”,
张鲁大喜,连忙问道:“那人是谁?”。
公西华看了看张鲁,诡异的笑道:“这个人,若是有大智慧、明白事理,一定会出兵救援;反之,若是他没有发兵,不仅称不上大智慧,而且还是一个浪得虚名之辈!”。
对于四位国主随意关押公西华之事,尽管公西华没有计较,但依旧还是心存芥蒂,到现在都不肯告诉他们那位神秘人姓字名谁。
四位国主听此,不由面露尴尬,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
…………
此刻,另一处情景。
四千骑兵策马飞奔长沙郡,胯下马蹄“铛、铛”作响,神骏无比,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西凉特种良马,一匹价值千金、万金。
四千骑兵,个个身穿黑色战袍,手持锋利长矛,在他们的身上,分别标注着一个“飞鹰”图案,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极其威风,犹如神兵下凡一般。
特别是为首的将军,一袭白袍,红色战铠,真是霸气十足。
说起这位领头将军,姓吴名广,自幼饱读兵书,知书达理,不仅长的一表人才,而且精通兵法、谋略,虽说没有大将之材,但勉强也可以镇守一方。
人物:吴广
朝代:秦朝
简介:吴广,字叔,阳夏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时,因被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于是,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
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次年,吴广在攻打荥阳时,被同为起义军将领的陈胜手下田臧所杀。
(作者提醒:这个吴广在本书中不仅有着非常神秘的身份,而且还与秦霸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至于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日后自然揭晓)
------
四千骑兵猛奔一天一夜,终于抵达长沙郡边境,预计还有半天便可以到达。
就在这时……
公孙丑二话不说,立即调动大军攻城,高声喊道:“众将听令,攻城!”。
随着公孙丑的一声令下,数万士兵不由分说,纷纷拿起长枪、战刀,二话不说,立即一个个的朝城墙爬去,一边爬,一边高声呐喊。
“杀,杀啊!”,
看着如此兴奋的士卒,公孙丑露出一丝笑容,向着城头大喊:“公西老弟,念在你我都是一个学院走出来的,我不想为难你,只要你率众投降,我不仅不会伤害你,反而将你举荐给我国国主,让他……他重用你;至于那几位……几位废物国主,人家本来就不信任你,你又何必为他们卖命?”,
“不如将他们交出,来换取……取新的荣华富贵,师弟意下如何?”,
公西华站在墙头上,看了看这位孟子的弟子,说道:“师兄好意在下心领,只不过这是家师的吩咐,若是……是眼见他们身死,我又如何……如何向恩师交代?”。
公孙丑呵呵一笑,继续说道:“师弟莫要担心,怎么说我恩师孟子与你恩师孔子也有些交情,师兄可以为你求情,师弟以为如何?”。
“多谢师兄好意,但西华还是不能如你所愿!”,
公西华拱了拱手,客气的说道。
公孙丑听此,哈哈大笑道:“好,不愧是孔门弟子,既然师弟如此执着,那可就别怪师兄无情了;今天我倒要看看,孔师伯究竟教出来了一个怎样的弟子!”。
“好,那我也看看孟师叔的弟子如何?”,
公西华露出一丝笑容,说道。
…………
(作者提醒:在本书中,古代有联系的大家以及弟子们都安排成了师兄弟的关系,不如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