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迈出的第一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宁静的小山村在鸡叫两遍之后,慢慢的就开始有了动静。刘华醒过来之后,把老三刘勇推醒,兄弟俩一起去洗刷。

    把泥鳅,黄鳝放到板车上,带上大姐昨天烙的饼,再带上家里唯一值钱的一把杆秤,刘华推着板车带上刘勇就出了门。走在村中小路上,到处狗叫,伴着一些人们起夜的声音。

    催促着老三赶紧走,虽然这两年开放多了,但是做生意还是没有人敢的,如果被四周邻居发现未免多事。

    刘华推着车,看着被老三拿着的杆秤,带有星点和略微锥度的木杆为主体的杆秤,秤杆的末尾还用铜皮包了一个圆头,只是那铜皮的厚度很薄,上面有着一层泛绿的模样。

    秤砣是老式的十斤砣,拎秤杆头的前面部分的皮拎,是秤十斤以内的重量,拎后面部分的皮拎,则能够秤量二十斤之内的东西。

    皮拎的前段还有一个钩子,如果称的东西用绳子绑着的,也可以挂到钩子上称,刘华觉得这种称,正适合他们卖泥鳅,黄鳝用。八十年代初期,家里有一杆秤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多亏了老爹刘克隆喜欢左晃右晃的,家里才置办了一件。想着这简陋的工具,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想改善生活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刘华心中一叹。

    路上刘华怕黄鳝,泥鳅闷死,半个小时就要拎着蛇皮袋到河边浸一次水,这样使得袋子越发的沉重,兄弟俩轮换着推车,也累的大喘气,走了二十几里路才到了县城,刘华感觉已经快直不起腰了。

    天还没有透亮,光线也不甚明亮,看着远处只有一些影影绰绰的人影和物事。

    已经有小贩在开摊了,叫卖声是肯定不会有的,都还是投机倒把打游击,没人追究就偷着乐的年代。

    刘华赶快带着老三占好位置,卸下泥鳅,黄鳝摆好,从怀里掏出饼子兄弟俩吃了一点,看到边上的早点摊,过去要了点开水,喝了一点。

    让老三看着摊子,刘华去转了一圈,看到有卖猪肉的摊子,问了问价格,心里才有了数,这年头只有猪肉才是最受欢迎的荤菜,油水多。黄鳝,泥鳅是不可能卖的比猪肉还贵的。

    天慢慢的放亮,路上的行人渐渐的多了起来,买菜的人也多了,在刘华他们摊位前走来走去的也很多,可是就是没有问价格,要买的。看来还是要主动出击啊刘华心想。

    “大姐,给你捞几条呗,家里孩子也能添个油水!”好不容易有个大姐在摊位前留着不走,刘华果断出击。

    “什么价?”大姐看了看兄弟俩,问道。

    “姐,黄鳝4毛,泥鳅3毛,有粮票肉票一斤换一斤。”家里一天三顿稀的,刘华简直受够了。

    这个年代不关有钱就行的,农民是没有粮票的,按照参加集体劳动的工分,可以分得口粮,如果不够吃,只能这家那家的借一点,买是不可能买的了。

    所以粮票肉票,不管什么票,对于改善生活是多多益善的。计划经济,供严重不足于需啊。

    “太贵了吧!黄鳝三毛吧小兄弟,行的话给我来五斤。”

    刘华叹了一口气,一毛钱的讲价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了,心酸归心酸,为了美好的第一步,也就答应了。

    “大姐,开摊生意,不赚你钱,图个开门红的好彩头。”刘华说着就接过对方的篮子用杆秤去了重,又从袋子里掐着黄鳝送到篮子里,为了防止黄鳝溜掉,又让刘勇去掐了点狗尾巴草,把黄鳝穿腮串鱼一样的串起来,秤砣高高挂起。

    “大姐,你看6斤3两,去掉你篮子1斤重,一共5斤3两,我就给你算5斤的,三两就送你了,赶明儿你还来我这买。”

    “你这兄弟敞亮,大姐再买肯定还来你这。”大姐看了看篮子里的黄鳝,得了三两好处,麻溜的给完钱就走了。

    没有塑料袋,出来买菜都是自带篮子的。

    看着手里可怜吧唧的1块5毛票子,虽然少,毕竟是自己的第一步,小心的叠好放在了上衣的口袋里,又打发刘勇去多弄点狗尾巴草回来。

    有了第一次生意,刘华渐渐的放开了,生意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偶尔还会好几个人围着,老三刘勇看着哥哥做了几单之后,也学会了帮忙。

    卖完之后,刘华抬头看了看天,应该差不多有8点半了,60斤左右的黄鳝,泥鳅卖了快整整2个小时,也是有点无语啊!看来要想多卖点,还得多找几个地方,多开辟几个摊子。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