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这些家族,对于谁将来继承大统,并不是那么上心。只要将来登基后,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也就行了。”
“这件事情,太子想得未免简单了些。有些世家会袖手旁观,有些世家可就未必了。”
“母妃说的是哪家?”
“不是哪一家,而是哪些家。比如贾家。贾家可不是一家的事儿。除了荣宁二府,王家、史家、冯家、陈家、卫家,听说牛家、陈家、柳家、马家。如今跟他们走的也很近呢。”
大德帝国立国之初,是四王八公搭起了皇权的基本支架,这十二家,当初被称为十二柱国。
除了北静王跟自己目前没有什么亲密来往之外,其余三王已经通过宋宽、李乾和韩奇,表明了对自己的支持态度。
剩下的八公中,目前还算得上有些势力的,只剩下六家。既荣国府,宁国府,镇国府,理国府,齐国府和治国府。
这六家当中,又以荣国府和宁国府最为兴盛,两府之中,又以荣国府更胜一筹。
“母妃所言极是,如今贾家确实有些势力。”
“岂止是有些势力?如今荣宁二府,生意兴隆,日进斗金,财力雄厚。宫里有贾元春得宠,外面有王子腾屡获重用。贾王薛史四大家,同气连枝。荣国府目前人才鼎盛,出了贾珉,贾琏、贾蔷、贾芸等一批人才。”
“这些还不算,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几家的出色子弟,都是贾珉的旧部,牛继宗、柳芳、陈瑞文、马尚德在温都拉都承了贾珉的人情,可以说,都是唯贾珉马首是瞻的人物。”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不知太子是否发现?”
“是什么?”
“操练府兵团,各大家都是损失惨重,人财两失。唯有贾府、冯府等,不仅立下赫赫战功,还因此得了一批人才。修盖省亲别院,别人家都大伤元气,唯有贾家因势利导,因祸得福,不仅没被削弱,财力反而更加雄厚了。”
“母妃的意思是?”
周贵妃不仅暗中叹了口气。
这个蠢货,话都说道这个份儿上了,还不明白?也难怪皇上和要对他失望了?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母妃是说贾珉?”
总算是开点儿窍了。
“对,就是贾珉。如果贾珉站在你一边,就等于这些家都站在你一边了,否则……。”
贾珉会站在我一边吗?
太子不仅想起当年在温都拉山撤离时,在红石砬子下面的那一幕。
当时自己撇下了长安断后,贾珉对自己蔑视的样子。
每每想到这一幕,太子就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这个,贾珉跟我一向比较疏远,我跟他其实也只是一面之缘。没有深交,要他站在我一边,恐怕……。”
“贾珉跟长安似乎走得比较近吧?”
“长安练兵,出于贾珉门下,贾珉对她有救命之恩,又把收复南温都拉的战功给了她,长安对贾珉很感激。”
“如今,我倒是觉得太子该好好斟酌一下贾珉这个人了。”
“如今贾珉已经无官无职,远走他乡,没有音讯,即便是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
太子对于贾珉乃至于贾家的事情,知道的其实并不比周贵妃少,追查秦可卿,其实就是出于他的授意。
抓住贾家的把柄,也是他早就想做,并且已经在做的事。
这个思路,其实是来自于宋宽和罗启华。
太子虽然不知道他们两人之间是否有过沟通,但两人不约而同地给他出过这个主意,倒是真的。
“贾珉虽然无官无职,但是,若是皇上有意,金口一开,给他个官职,岂不是易如反掌?当初贾珉如此给皇上难堪,最后皇上不还是起用他为宗人府副总管?”
“皇上极为宠爱长安,若是长安再去求皇上,起用贾珉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母妃说的有理。”
“贾珉若是为你所用,自然是上策。若是不能为你所用,也不为别人所用,也是中策。若是为别人所用,可就……。”
“哼,他能怎么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终究不过是个勋贵之家的庶子而已,能兴起多大风浪来?”
“当初他连皇上开战都敢公开反对,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哼,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也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如今贾珉虽然不在,但他的一大家子,却在我们手里,不怕他到时候不乖乖听话。”
“太子能够这样想就好了。将来太子得登大位,就是我的最大心愿了。”
“母妃放心,将来一定不会亏待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