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研发人才的培养,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国家的政策,配套体系的支撑等等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行业人的自主自强!
正信是靠什么起家的,李凡愚心里清楚的很。若不是突然在手机里出现的xapp,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怕是现在连个发动机的曲轴都不一定做好。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正信,离开了黑科技,就如同无垠之水,无根之木一般。
正是看清了这些,李凡愚一直都不曾放弃夯实基础的想法。
无论是正信疯狂的引入生产线,还是将上半年大部分的利润都用来投资研发中心,还是不惜动用中汽协会长的名头将这些企业引入到工业园区内,都是为了改变正信薄弱的基础。
他选定的这些企业,按说在零配行业中也是有名有号的。就连这些人,都无法理解一个严格完善的制造标准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多么大的助力,其他的小厂小公司怕就更是不堪了。
话说在李凡愚自己造车的这一段时间里,总能听到用正信制造去和国外做比较。
而比较最多的,便是日系和德系。
在之前从网上看到这些对比帖的时候,李凡愚心里还好笑;小爷就是特么克隆的德系,而且是之前那个时空里的德系三强之一。
可事实上,网上对正信旗下几款车的好评,似乎都集中在了设计和装配工艺上。除了利用超级生产线直接用点数资源制造的x-power和tt之外,a4,a6和迷你的部分零部件反响一直都是一般。
怎么才能体现出一款汽车是否是成功?怎么才能将一款汽车称之为经典?
一看设计,二看工艺。
消费者在选择一个车型时,可能第一眼只看见了他的外在。这个外在,包括车型,各项参数和初步的驾驶感受。
但是真正爱上这个车型,甚至对这个车型所属的品牌形成忠诚度,还是要看这辆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
就跟谈恋爱一样;消费者购买了一辆车,只是代表第一眼的感觉还行,可以搞到一起去。但是能不能结婚,相扶相携的过一辈子,还得取决于你的车可不可靠,故障率高不高,耐不耐用。
而这些条件都满足了,才能将“经典”“完美”这两个称号的拼图全部集成。
而这些条件应该去怎么满足?
没有捷径,只能靠制造者对自己产品的严格要求,也就是所谓的做工。
现在产业园区中的这些车企,能做到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肯定是具备一定的标准的,他们心中也肯定是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的,。
可能这些企业也在不断的打算做得更好,但是让他们去做,也只能说是从技术工人和生产设备部分进行优化。
在李凡愚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用个在互联网行业已经用烂的词,中华的制造产业,更需要匠人精神。
什么是匠人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的投入。
李凡愚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想让这些不是自己旗下的企业能改头换面。
但是至少他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必须要让自己满意,要让自己的客户满意。
所以他才想制定一套标准。
用这个制造标准,给他们划定一条线。
能做到,就是好。
做不到,就是差。
简单,却也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