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前后,金陵城满城张灯结彩,恰是要度过为期整整八天的灯节。这是比正旦更重要的节日,天下同乐,达官显贵往常无不扎灯楼,放百戏,炫耀财力权势。可相对于民间百姓的其乐融融,今年大多数官员的目光早就不在这灯节本身上了。
哪怕是正月初五开始的重修武品录磋商,哪怕是神弓门叛逃的案子至今仍未正式发落,哪怕重修武品录的事情正在扯皮,哪怕越千秋的武英馆招贤纳才,随着刘老翰林和金陵名士石欢凌源的加盟,尤其是明守一强拽了几个人加入,渐渐解决了师资的问题,但不少官员根本没时间去关注。
因为有一件更大的事情占据了他们的所有注意力。
谁也没想到,那印着鹤鸣轩出品的李太白集简版第一卷之后,越老太爷竟是将重新修补过的完全版原本第一卷送给了武英馆,随即上书,以卫朝典籍散佚过多为由,请皇帝向天下征求各种珍本孤本,编撰旷世大典,同时修订卫史文苑传,从而彰显本朝的文治。
虽说本朝以来,也时常有官员提出这一建议,但各种原因拖延之下迟迟未行,这次,皇帝显然心动,也不知道多少人痛心疾首被个老泥腿子争了先。
而越老太爷提出的理由,更是犹如重重的一巴掌,甩在了很多人的脸上。
“臣出身仓吏,尚且能够收集到这些本朝编撰的卫史不载的卫朝古籍,想来朝中诸多贤达或出身公卿世家,或出身书香门第,家中藏书汗牛充栋,必定更加可观,其中必有史书中阙漏者。还请皇上派出使,向各地征集抄录古书,完成这桩盛世才能完成的壮举!”
这下子,朝中一片哗然。只不过,这些哗然却和越千秋没多大关系。他只顾着自己日日呼朋唤友宴饮集会逛灯市,顺便把武英馆的生源再次扩充了一倍。除却少林青城尚未答复,别的门派几乎都参加了进来。
与此同时,武品录修订中,非大逆不道,非谋反谋叛,非民愤民怨天大,否则例不除名这一条,在严诩和一大群掌门的坚持下,已经几乎敲定了。
正月十五的这天夜晚,越千秋叫了一群玄刀堂的师弟师侄儿们,这次却是陪着诺诺逛灯市,兜了一大圈后,转移到紧挨着秦淮灯市的一处赏灯绝景嘉灵楼上的包厢雅座。
当刘方圆惋惜越老太爷竟然没能领衔做此次修大典的总裁,越千秋就笑呵呵地说:“这等壮举,爷爷毕竟只是宰相,哪好越俎代庖?”
戴展宁见众人仍有不解,便笑着说道:“别说老太爷,就连赵相爷,之前也不是一再请辞?民间藏书不计其数,哪怕所谓征集并不是让人献上,只是派进士出身的官员前往抄录,但除非强逼,否则万一人家不给呢?”
“我知道了,所以能挂名总裁的只有……”刘方圆还没把话说完,就被越千秋和戴展宁同时一个眼神给制止了,当下只能讪讪地改口道,“我也就是觉得老爷子有些委屈……”
“老太爷是谁?那简直是传奇。怪不得能让一个被人遗忘的大诗人重新为世人所知。”朱鹏俊对越老太爷极其崇拜,此时想都不想就一掌拍在桌子上,“我最喜欢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惊才绝艳的诗人,竟然差点就被埋没无人知。”
“好一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随着这句话,包厢外头的门被人轻轻敲响,紧跟着就是一个让越千秋眉头大皱的声音。
“刚巧路过,没想到是越九哥和诸位在此相聚,我能进来吗?”
尽管对李崇明这家伙很不感冒,但人家如此客气,越千秋也不能太生硬地拦阻,只能没好气地说道:“都到门口了,想进就进呗?”
李崇明仿佛没有听出越千秋这勉强的意思,笑吟吟地推门进来。见一张偌大的圆桌旁边,越千秋坐主位,旁边环绕了不下一二十人,他就含笑一一打招呼,竟是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叫了出来,寒暄的程度刚好让人觉得惊讶又不反感。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