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修筑在紧靠紫河的山峦之上,经过七百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争破坏,秦长城早已坍塌损坏殆尽,而这些山峦之间又有无数的山口,几百年来草原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就是从这些山口杀向中原。
八年前,已经意识到突厥开始有南侵野心的隋帝杨广为了堵住突厥骑兵南下并州,便强行征发了四郡三十万民夫在紫河至榆林一带重修了近千里的长城,这段长城成为突厥骑兵难以逾越的障碍。
不过就在刘武周统治马邑郡后,他在突厥人的一再要求之下,刘武周将紫河山口的一段约三十里的长城拆毁,使突厥骑兵又能沿着紫河山口长驱南下。
紫河山口其实就是紫河河道,原本东西流向的紫河在这里折道向南变成了南北流向,长年累月的冲刷,使流经山峦之间的紫河冲出了一条最宽处达二十几里的山谷,这条长达数十里的谷地在和平时期是著名的马邑商道,张铉第一次去草原便经过了这条商道。
而一个月前隋军伏击突厥骑兵,也是发生在在这条谷道内。
隋帝杨广修建的长城也经过了这段谷地,在低缓的平地上修建了二十余里的长城,形成了一座关隘,叫做紫关,派有重兵在这里驻守,可惜这段长达二十余里的关隘却被刘武周拆除了。
为了恢复这段关隘,张铉在马邑、娄烦、雁门三郡征集了三万民夫,连同两万隋军一起重新修筑一道二十余里的长城,重新将山峦两边的长城连接起来。
尽管此时正是秋收农忙季节,但为了防御突厥入侵,三郡民众还是踊跃报名,况且还能包食宿,还有每天五百文的工钱,另外,凡是参加过刘武周军队的年轻青壮,只要参与修建长城,将不再追究从贼之罪,如此好的条件,三郡民众怎么能不趋之若鹜。
很多人都是赶着骡车前往,隋军缺乏运输工具,便承诺以每天三百文的价钱租赁民众的畜力车。
长达二十余里的工地上格外热闹,到处是叮叮咚咚的凿石声,骡车排成长长的队伍,将大量石料从南方运来,木工制造大型防御武器,石匠开凿方石,泥瓦匠修砌城墙,实在没有手艺也只能卖苦力搬运方石青。
五万军民昼夜不停地运送石料,修建城墙,好在刘武周虽然摧毁了这段长城,但大部分城砖还在,可以利用,加上民夫从附近山上采来大石,凿成一块块大方石夯基,使这段长城造得比原来更加坚固,但隋军不仅要修建长城,还要每隔三十里,在山上修建烽燧,烽燧分两路,一路通往上谷郡,一路通往善阳县,另外在北方武周山上也要修建五座烽燧,负责监视突厥军是否南下。
尽管工程量浩大,在军民的全力配合之下,只用了短短半个月时间,长城和烽燧工程便接近了尾声。
此时已是九月下旬,秋风萧瑟,树木凋零,早晚起了霜,寒气逼人,在紫河北岸的草原上,搭建了一望无际的大帐,在北方数十里范围内,隋军部署了上千名斥候,关注着北方的一举一动。
中军大帐内,张铉站在沙盘前默默注视着并州各郡,他已经得到长安的情报,李渊和武川会达成妥协,暂停打通南襄道的计划,派人去洛阳和王世充和解,唐军将全力和隋军争夺并州。
这个结果让张铉有些失望,他是希望唐军两线作战,南线和王世充争夺淅阳郡,北线和自己在太原对峙,使唐军陷入巨大的国力消耗之中,这样只需一年的时间,唐朝的经济和民力就会被战争拖垮。
但张铉没有想到,李渊竟然没有上当,反而和王世充和解了,宁可忍受使者被杀的巨大耻辱,转而集中力量对付自己,虽然也会消耗国力,不过专攻一线会使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以唐朝目前的国力以及关陇贵族的支持,并州对峙他们还是能支撑得起。
倒是张铉自己将面临一个严重的势态,那就是突厥,搞不好会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这让张铉着实感到忧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