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彻底震怒了!
以前他所下达的政令出不了宫,那是因为有跋扈将军梁冀,好不容易将其剪除了,大权在握了,结果这又冒出些太学生出来反对,再说了,大汉朝的行政命令什么时候轮到这帮奶毛都没有长齐的太学生做主了?
看着手中的请愿书,桓帝直接撕了个稀巴烂,可是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太学生的请愿,虽然在冀州的问题上,朱穆失去了氏族的鼎立支持,可是冀州水患因为灵帝的命令抵达之后已经彻底解决,现在的矛头已经从冀州水患转向了赵忠,而在对宦党这件事情上,氏族又再一次站在了朱穆的身边。
当然最初还是那些在冀州水患相对中立,平时更为正直的官员站了出来,而随着他们的不断出现,声援太学生的官员变得越来越多,甚至这些士大夫们居然走上街头,来到皇宫前和太学生一起呼喊口号释放朱穆,铲除赵忠的口号,以此来胁迫桓帝,甚至还喊出了让天子小心中官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对于天子来说,宦党绝对不会对他构成任何的威胁的,因为他们都是武根之人,就算窃取王权,也不可能传给后代子孙,更何况他们手中的权利,乃是他所给予,而他能给与他们手中的权利,自然也能够收回,可是当这些士大夫们喊出这样的话后,恒帝只是冷冷一笑,因为对天子自己而言,真正能够威胁到他权柄的,不是这些宦官,反而是外戚是这些喊着口号正在威胁他的士大夫们!
虽然恒帝对士大夫和太学生的口号嗤之以鼻,但他还是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并且深信不疑的认为这次请愿,乃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不然的话,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聚集了如此多的太学生,关键是一下子居然冒出了这么多的官员。
所以他敢确信,这一次一定是有人在某后操纵,不然的话不可能一下子就冒出这么多的官员,而这些官员所代表的那可是他们背后的士大夫集团,乃至于氏族集团。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真正揭开了氏族与宦党之间的矛盾,让原本的双方从暗地里的争斗转向了台面之上,两党从此以后不在有任何顾虑,清洗与反清洗成为了今后十几年的主流,而这无疑为大汉朝走向衰亡埋下了伏笔,只是当时没有人会知晓,就算是刘澜在哪个年代,也根本不会知晓这看起来好像普通的一件案件居然会如此影响深远。
士大夫们的鲁莽举动,让桓帝感受到了压力与威胁,也让他彻底认清了氏族的威胁有多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恒帝很自然的就倒向了宦官们。
面对天子的不理睬,太学生们的游行示威人数聚集的越来越多,而这时有太学生居然提出了一个妥协的方案,希望能够代替朱穆发配,要替他顶罪,这算什么,这不是让天子把汉律当儿戏吗,天子自然而然再一次拒绝了太学生们的请愿,在太学生们几次三番的忍让下,没想到天子还如此强硬,太学生们也都变得群情激奋起来,可是他们也看出来了,任何的威胁都无法让天子妥协,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静坐绝食,太学生们行动了起来,可士大夫们却退缩了,当然还是象征性的留下些年轻的官员与太学生们一同静坐绝食。
来硬的,桓帝自然不怕,他也绝对不会屈服,可是太学生们换成绝食静坐请愿,而且每天都会有官员、太学生饿昏倒下,这一下终于让桓帝有点担忧起来,他从来都把自己标榜为圣君,可是如果真要饿死人,那么史家的笔刀会如何去写他,他在青史之上会变成怎样的一副丑陋面孔。
桓帝屈服了,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屈服了,可是让他全盘接受,彻底妥协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而这样的屈服也就有了先决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桓帝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氏族与宦党之间搞了个他认为的所谓平衡,虽然他妥协了,不在发配朱穆到边地服苦役,但是想让他官复原职回冀州那同样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他被彻底的贬为了平民,没有了官职同样也失去了爵位。
被免官的现象,在汉代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发生个天灾人祸,三公们也要因此负责请辞,但就算请辞,也不会离开雒阳返回原籍,因为不久之后,还会被启用,可是这一回,朱穆却被勒令三日之内必须离开雒阳,返回南阳。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朱穆还能留在雒阳,那么桓帝随时都会再次启用他,就算桓帝想不到,但在需要的时候,世祖们还会在天子用人之际再次向天子推荐,可是这一回他一旦回到原籍,那么就彻底的远离了政治中心,桓帝就算能想到他,氏族就算推荐他,也会因为他在原籍而放弃,彻底失去了官复原职的希望。
朱穆事件经过了半年多的发酵后终于以天子被迫妥协这样看起来的胜利结束了,太学生和氏族们取得了一次不痛不痒的胜利,甚至在太学生们眼里,这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胜利,因为朱穆最终还是被宦党赶回了老家,而赵忠居然只是爵位降了一等,从都乡侯便贬为了关内侯,可是这一次相对于太学生们,对于氏族们来说无疑是一次胜利,原本联手的双方一方高兴已经在庆祝了这一次的胜利,对宦党的打击,而另一方却黯然神伤,为没能保住朱穆的官职而觉得自己的无能。
确实,在天子的眼中,太学生们是卑微的,这一次如果没有朝官牵扯其中,这一次如果不是他们绝食请愿,天子根本就不会妥协,但是这一次的妥协,并不等于以后他还会妥协,因为不管到了何时何地,在他的眼里,太学生们的力量是卑微的,几可忽略不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