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老皇帝有些晕了,搞不懂拓跋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照以往的情况来说,遇到烦心事的时候老皇帝肯定会征询拓跋子初的意见,那是他的智囊,没有什么问题是子初解决不了的。
只是今天的事情涉及皇子,他知道拓跋子初不想得罪诸位皇子中的任何一个,出于多年的交情没有把他唤入宫中,却万万想不到拓跋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老皇帝不禁想:烈儿究竟为何而来,他来此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沉思片刻,老皇帝往椅子中间靠了靠,让身体陷入到宽大的椅座当中:“说说看。”
得到父皇的允许,拓跋烈沉吟说道:“烈儿认为,楚绣虽然死了,但楚绣提出的改革方案仍有价值,不能废止,应当继续施行下去,为此,烈愿意继承他的遗志,冒天下之大不违,带头推进改革的步伐。
此外,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十哥妄杀忠良,理应判处斩立决,但考虑有损皇家威仪,不如软禁起来,用余生的时间赎罪。朝中群臣做不实之证理应按欺君之罪论处,考虑人数过多,不如先抄没家产,着女眷子嗣居于现处,命军队入府驻扎日夜看守,一旦发现异动就地处决。
皇儿现在为禁卫军副统领,愿意承担看守王公大臣们的任务,为帝国,为父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听拓跋烈说完,老皇帝倒吸一口凉气,深深陷入座位中久久不得起身。“既要主持改革,又想负责看管一众王公大臣的家眷,烈儿啊烈儿,你的勇气和智慧真是不输于自己的哥哥啊。”
老皇帝何等聪明之人,马上明白了拓跋烈的用意。
现在形势已经非常明显,群臣拥护拓跋真希望借他之手维持现状,保证已经得到的荣华富贵天长地久地持续下去。作为皇帝,自己与他们的关系是对立的,自己掌握生杀大权但对方人多势众,背后是庞大的士绅关系网,不得不谨小慎微的处理。由此才纠结,由此才不知该如何是好。
把他们连同真儿一起杀了,自己的威信得到维护,但帝国必然陷入瘫痪,长久努力得到的富足与强大只怕会一夕之间崩溃,造成民心不稳的乱象,各地士绅多是朝臣们的远房亲属说不定会就此起义,帝国会陷入动乱之中。
不杀他们,自己的威信不足以确立,真儿将无限做大,在朝臣心中的地位无限攀升,别说是他的大哥元吉,就是自己的地位都岌岌可危。
若是年轻的时候,自己一定会选择把所有违逆的人全部杀了,但现在,面对辛苦建立的基业不得不瞻前顾后,考虑再三。
本以为是非一即二的选择题,不会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却想不到烈儿出现在如此关键的时间点上,为自己送来了一条锦囊妙计。
烈儿的计划确实巧妙,甚至堪称完美,仔细想想和真儿的做法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烈儿说什么,他提了三点,第一,楚绣的改革方案是对的,他虽然死了但改革方案应该保留,并且愿意亲自主导改革。这是什么意思,仔细想想真的是妙啊,简直妙不可言。
作为皇子来说,真儿一个大动作把楚绣给杀了,看似是忤逆犯上之举,其实险中求生,本来自己已经在想方设法的压制他了,何必在乎矛盾更激烈一些。更何况,经他这一闹,楚绣死了满朝文武站在他一边,为他站脚助威与朕对抗,等于说是得到了群臣的支持。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情,本来朝臣大多数是站在元吉一边的,认为他是长子是最有可能继承太子之位的人,朝臣代表的是士绅的利益,士绅又实际掌管着地方的权力,得到朝臣的支持等于拥有了地方庞大的财力和人力。
楚绣力推改革,满朝文武恨不得诛之而后快,就是因为有自己保着才不敢下手,这样一来可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被真儿干了,朝臣们都聪明的很,立刻就可以分辨出形势,立刻就转向了真儿一边,因为拥戴他就等于权利和金钱的永续,谁不愿意。
还不止如此,真儿杀了楚绣也间接卖给了佛宗一个人情,毕竟楚绣提的改革方案中的第一条就是立儒教为国教,这一条虽然被自己否决了,但楚绣身为儒生,只要由他主持改革,改革的方向便必然向着有利于儒教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真儿杀了他由此卖给佛宗一个好,让本来支持元吉的佛宗产生动摇。
由此,他的行为虽然大胆,但是可以用一石二鸟来形容,好处大大的,他赌的是获得了朝臣的支持自己不敢下杀手,赌得是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精力大不如前。可以说,真儿兵行险招,将自己逼入了绝境,作为当今万岁人国的实际掌控者何等狼狈。
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间点上,烈儿站了出来,烈儿说什么,烈儿说楚绣的改革是对的,需要继续推进。什么意思,当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对自己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因为烈儿站出来以后有三点好处,第一点,明确告诉朕不是孤立无援的,有他站在自己这边;第二,既然事情必须解决,必须有人来面对群臣的逼宫,那么他愿意做朕的挡箭牌,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而他能够得到的是朕的绝对信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既然朝中群臣支持真儿的现状已经不能改变,那么干脆将他们都废了吧,以改革的名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一次大换血,新上来的人必然对他言听计从,必然对他感恩戴德,而由此死在刀下的亡魂因为有朕的庇护也奈何不得他。
如果说真儿的行为能够一石二鸟的话,那么烈儿的计划就是一石多鸟,是最完美的反击手段,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