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头那家伙真是找了一位好弟子,这么一弄,估计全国范围内的权威教授、知名学者都将承他的情。”
“是啊,相比现有的导师教学制,能够带出来的研究生数量,这种教育模式下,不仅麾下的学生数量可以暴增,关于导师的各项收入方面也会迎来一个明显的增长,最重要的是,节省下的培养费用能够更多的用于课题研究和扩大实验室规模。”
“嗯,不错,像基础研究的几个系,老是跟我抱怨,有潜质搞相关科学研究的学生数量总不够。明明有着大量的经费拨款,却还要到外校去拉人,如果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培养,想必不会再面临缺人的困境。”
事实上,不止是马总统已经发现梁羽隐藏在这份计划后的勃勃野心,在场众多高校领导、ZF官员们也同样看出来这个少年的目的。
他是想将这些站在无数学科和研究领域顶端的关键人才给一网打尽。
虽说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之类的身份很有地位名誉,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推崇,可受困于高等教育内容在传播途径中的低扩散率,相比律师、医生、公·务·员还有金融科技领域等职业,这些人的生活普遍过的都比较低调和含蓄。但不是他们不想将生活弄的有滋有味,而是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让他们搞其它方面的娱乐和社交活动。看很多基础学科、重要研究领域内的导师跟学生之间的相处习惯及关系就知道,这些枯燥艰深的知识传承不易,若没有长达一二十年的悉心教育培养,根本别想在此前的研究水平上继续推陈出新。
因此,这种有助于扩大相关领域内的潜在学生数量,快速增加研究者人数的方法,无疑能得到这些人的一致拥护。
再考虑到大部分基础学科、理论研究方面的从业者在待遇和前景问题上,要远远低于其它同等学历的工作,这种极大几率能增加收入,提高名气的教学模式,想不获得他们的支持都难。
连你们的待遇福利都是靠我提升的,以后遇到事情能不声援一下?
在场的,要么是各大高校的实际管理者,要么是间接涉及到这方面,很清楚,基础研究,是一切学科技术存在的根本,关乎到国家赖以发展的创新动力,如果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过得好,那么,这个国家也不用想着再进步。
相比以往那种扎根相关领域研究几十年,却得不到半点吆喝和实质性好处的苦逼未来,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去了解这些和文明发展、社会进步有关的重要学科理论知识,对于这些已经将自己大半生的才华及青春付出来的研究者而言,心里一定会非常开心和欣慰。
而这里面,最为感激的恐怕就是那些得到更多学历提升机会的学生。
以前只在百分之十左右徘徊的读研深造比例,经过这种方式改变后,每年多出来的就不是数十万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而是上百万更高学历的技术性人才。
那些受限于教育经费问题,而不得不将文科艺术比例保持在一定范围的大学,这下可以接收更多对社会和工业发展有关的专业学生。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