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开心,仿佛吃了蜜一样甜。
难道这就是堕落的快感吗?
陆瑶扭曲的想到,我果然已经坏掉了!
不过在胡思乱想之际,她也没忘记认真负责地测试一下设备效果。要知道,这可是他们未来一段时间要工作的地方,事关录音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
差不多将工作室都转了一圈之后,舒畅开始说到公司对于这次录制的安排:“为了保证第一首单曲的质量,这次公司不止从总部调来了最出色的录音团队,像公司以往发行的那些唱片很多都是他们亲手制作,还请来了国内最好的音乐演奏团队,务必要让《听雨》的录制效果达到最好,趁网上的热度还没下降,所有人都期待更好的录音版本时,顺势推出EP.......”。
可惜的是,当事人一点不为自己感到担心,直言道:“放心吧,舒姨,我相信录制后的单曲成绩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看到梁羽这样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从来都是她来安慰别人的舒畅只能是在心里叹了口气。
作为一名刚和唱片公司签约的新人,大概也只有眼前的少年才能耍这么大的牌子吧......
按照一般的培养流程,刚签约完的新人都是先飞往世界各地,参加各种级别举办的音乐大奖赛,一边刷荣誉,替自己打响名气,另一边则是结交那些老一辈的音乐人,顺势积累人脉关系。然后就是参加各种新闻采访活动,增加曝光度,让世人熟知自己。等这样来回个几年,把声望和逼格造出来了之后,就可以找借口上一些电视节目和不那么商业的商业活动,比如作为婚宴庆典、慈善晚会以及部分娱乐节目的演奏嘉宾等等。
大多数知名音乐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在未成名之前,所有收入基本就是靠着那一点微博的音乐大赛奖金支持,虽说参加节目活动也有钱拿,但因为这些业务基本是由背后的唱片公司、经纪公司联系过来的,作为代价,不仅要支付经纪人的薪水和分成,还要和新闻采访活动的花费相互进行抵消。
你想啊,那些新闻节目和报纸为什么要报道一个什么名气都没有的新人,很简单,这都是公司花钱买来的推广,要付钱的!
从公司的利益角度来看,这样的新人,非但没有任何的压榨价值,相反,还属于倒赔钱的那种,基本都要连续熬个几年才能混出来。
以至于在具体负责业务的经纪人哪里,积极性也不高。
毕竟,那些新人的名气就摆在那里,一次商业活动才几百上千块的收入,最多不超过一万,剔除掉公司的必要成本开支之后,能分到他们手里的才有多少?
所以很多经纪人都是抱着随便敷衍的态度,很少会为了一个新人而极力争取机会,有的甚至是一个经纪人同时负责好几个新人,采用放羊式的末位淘汰法则。也只有其中最出色、最广为人知的那一批,才可以脱颖而出,尝试开单人演奏会、出专辑、拍广告,跳出清贫的音乐家行列,真正拥有一整个团队为他进行专门服务。
虽然DG公司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典唱片品牌,哪怕没什么名气的新人,也奉行着一对一的经纪服务原则,尽力保证每个签约公司的音乐人都能获得最多的机会,但像梁羽这样让整个公司迁就他的,还把自己最好最出色的团队从国外调过来,却是从来没有过的待遇,让舒畅感到极度无语的同时,又异常地羡慕。
她是头一次见到这样令人头疼的音乐界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