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学买用品。
这年头读书可是要花钱的,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让孩子们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所以,她就想着从这方面入手,既做了好事,还能在官方那里刷个好名声。
其实有这个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她现在当了妈妈,总会有一部分心思放在孩子上。
特别是听李昭说有些同学写作业都是本子的正面用完了之后再用反面,而且还尽量把字写小,这样可以多用一段时间。
现在不比十几二十年后,不管是文具还是玩具,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必须要计较的开支。
所以苏小软的意思是选定京都市的几个小学、中学,然后赠送一批文具过去。
只是具体要怎么赠送,选用什么样的方式,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
顾楠倒是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可以设立奖学金。
这在国外并不新鲜。
可是在国内,还是有些稀罕的。
对此,苏小软却并不赞同。
“如果只是设置奖学金,未免是有些太窄了。既然是‘奖’,那就不可能个个孩子都有,甚至还只能是极少数,这不行。不过倒是可以设立一个助学金,这个我觉得还不错。”
“老板这主意好,助学金的话,那就不限于名额了,只是这要按学期,还是按学年呢?咱们是直接提供学习用品,还是钱呢?”
“学习用品吧,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才是最实际的。或者说咱们可以完全帮助一部分学生支付书费、学杂费等等,这一年下来,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要是按您的意思,我觉得这助学金并不适合在京都设立,倒是底下的村办小学,或者是一些乡镇上的学校才有这个必要。”
苏小软也是这么想的,至于京都市的,可以考虑直接捐献一批图书读物,或者是其它的学习用具。
“这件事情你先去看着接洽吧,助学金的事,咱们就先选腾县的一所村办小学和乡镇上的中学,最好是离着咱们食品厂和服装厂近一些的学校。”
“好的,老板。”
顾楠说完后,又犹豫了一下:“其实如果是附近的话,我估计需要助学金的孩子并不多,毕竟有这两家厂子,可是养活了不少人。”
“那是家里有壮劳力的才行,如果遇到了像是李昭这种类似的情况呢?家里只有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等,这日子就难过了。”
顾楠一想也是,不过这种家庭总归是少数的。
果然,顾楠仔细地走访了几个村子之后,离着这两家厂子近的村子里,总共加起来,也没有几家困难户。
要说日子过地一般,大家都是普通老百姓,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还想着天天吃肉吗?
顾楠在这几个村子里,总共才选出来了十二户,其中有三户还是烈士家属,余下的九户则是纯粹因为家里孩子多,就算是有一个在厂子里上班的大人,可是六七个孩子张嘴,那也是养着有些费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