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军人们面面相觑,还是石苓人发问:”为什么叫豢龙谷呢?”
“传说中下面养了一条龙,以过路的人为食,真相谁也不知道。”老头子眼神诡秘说:”反正去的人都回不来。
“养龙?”
”龙也能养?“
“你以为是龙空山啊!”
还是石苓人沉吟起来:“虽然炎黄子孙自诩为龙的传人,但三代之时,龙的地位确实不高,《竹书纪年》记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左传·昭二十九年》:“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于齐侯”的记载;《拾遗记》也说:舜时,“南浔之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宫,至夏代,豢龙不绝,因以命族”。说明夏朝盛行着饲豢龙的习俗和以龙作氏族集团的族名。某些古书中记载:为夏朝上位者豢龙的人姓刘,是汉高祖先祖!更有豢龙者世代相传,(出自《尚书故实》)牛僧孺镇襄州日,以久旱,祈祷无应,有处士自云豢龙者,公请致雨。处士曰:“江汉间无龙,独一湫泊中有之,黑龙也。强驱逐之,虑为灾,难制。”公固命之。果有大雨,汉水漫涨,漂溺万户。处士惧罪,亦亡去。
小战士不明白,连指导员添油加醋解释说,唐朝牛僧儒是一代名臣,后来党争一方的党魁,他镇守襄州做地方官的时候,因为久旱,祭祀求雨没见效,听说有一位隐士是豢龙的,牛公就请他想办法下雨。那隐士说:“江汉一带没有龙,只有一个水池中有一条,是黑龙。如果硬逼它出来,担心造成灾害,很难制住它。”牛公坚决让他去做,他就去了。果然下了一场大雨,汉水暴涨,淹了上万户人家。那隐士怕加罪于他,就逃走消失了……。大概就是从此之后,养龙的技术就失传了。
一边说一边看石苓人,意思是这怎么听怎么不靠谱。石苓人是什么人我最清楚,表面上无所用心,实际上心高气傲的很,当下接过话题:“我们是龙的子孙,总以为,古代的龙,地位应该更为尊贵,看,炎帝、黄帝、尧、舜这些圣王,人们都要把他们的诞生与龙扯上点关系;后世几乎所有的皇帝,也都要努力证明自己是龙种。但实事求是地说,龙在古代的地位并不像我们想象得这么高。首先,龙主要从事的是蓝领工作。行云布雨是龙的基本职责,即便做了龙王,这种脏活累活还得亲自出马。在神仙王国的权力体系中,负责降雨的有两个部门,一是由雷神、风伯、电母、雨师组成的专业分工比较细致的气象部门,二是没有采用分工合作的龙王系统。龙王虽然手下虾兵蟹将众多,但碰到要下雨,自己不去还是不行。
降雨工作属于重体力活,《聊斋志异》里有个故事说,有个姓王的外交官出使琉球,船正在海上航行,突然半空中掉下一只龙,激起几丈高的水花。这条龙在海上随波浮沉,下巴搭在船头,眼睛半开半闭,精神委顿。船工说,这是天上行雨的龙,因为工作太辛苦,体力不支,所以从天上掉下来,这叫“疲龙”。过了不久,又有几条疲龙掉下来,都是一副累得半死的模样。如果只负责降雨,还勉强混得过去。糟糕的是,龙还经常被抓差。在《山海经》里,几乎所有有头有脸的神仙出门都要配备专门的交通工具,这活儿自然是能上天又能下海的龙承包了。要说这些神仙也真够老爷派头,东方的句芒,南方的祝融、西方的蓐收,出门都是驾着两条龙。北方的禺说是驾着两条青蛇,其实青蛇也就是青龙。在当时,出门有两条龙代步,比现在的玛莎拉蒂还要气派。
龙其实根本没有实际的职位,也就算个散仙。在一般人的眼中,龙属于水物。水里的事情它能说上话,那也不过是负责基层事务,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天界,龙连列席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参与决策了;它基本只有干活的份儿,从没享受过什么特别的待遇。还有一些不那么体面的活也交给龙来做。下界的凡人修炼成仙,要白日飞升,天帝为了表示敬意,同时也给凡人们做出榜样,往往会组织比较隆重的欢迎仪式,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派龙作为专车来迎接,也有可能是这些新晋神仙的飞行技术还不够熟练。黄帝升仙、萧史乘龙,都是如此。就这样,还有不少神仙嫌龙太土气,没有情调,不够小资,宁愿改骑仙鹤。龙虽然是天上的神仙,但是在古人眼里,基本属于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角色。龙很少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下雨的多少,下在哪里,都要听天帝做主,我们经常在明清神魔小说中见到这样的场景,天帝派人拿令牌,到龙王家里宣布命令,然后龙王就得出门干活,没什么价钱好讲。魏征梦中斩龙王的故事,说的就是龙王因为跟算命先生赌气,不按照规定下雨,结果把自己的小命也丢了。
不光天帝,就是有点本事的和尚、道士,也能随意指使龙。宋代时,湖北武昌有位罗道士,本事颇为了得。有一天在黄鹤楼上作法,突然指着围观的一个人破口大骂,叫他赶快滚蛋。那小子也不敢多言,马上纵身跳进长江。众人奇怪不已,罗道士说,这人其实是江里的白龙,想危害武昌城,所以我把他赶走了。众人不信,说罗道士肯定是和那人演双簧,想糊弄我们,有本事你就叫白龙现身,让我们也开开眼。罗道士满口答应,把一片符咒投到江里,不久,江上一片灰暗,一条几百丈长的白龙在江里现形,上下翻滚,众人这才信服。龙虽然能上天下海,可人们总不由自主地把他当家畜来饲养。
据说舜帝的时候,有位叫做董父的,了解龙的饮食起居,所以养了一大群龙,舜帝需要出门的时候,就由他安排交通工具,舜帝一高兴,还给了他一块封地,赏赐名号豢龙氏。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到夏代时,豢豢龙的技术就逐渐失传了。因此,后世总有些好奇之士,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希望复兴饲养和屠宰龙的技术。据说,这门手艺在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