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声在熟知的蜀盗传统四种本领里排名第二,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习,让自己的听力好于常人,因为墓里黑暗阴冷,而蜀盗通常情况下是不用火折子的,他们认为这会扰乱墓里的气场,容易打扰死者,生起尸。 ?所以在墓里,他们依靠的都是听觉,黑暗中,耳朵比眼睛更好使。
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去潘家园拜访一位蜀七门的老前辈,是都江郭家一脉的人。他在那里买卖青铜器,手艺极好,只要他过手的器物,都会翻倍涨价。所以无数的人慕名到潘家园去,四处打听“郭老铜”在什么地方,得到的回答肯定都是“靠红楼拐角烂屋里”。
郭老铜的铺面和他店里的青铜一样破旧,老爷子不是一个喜欢收拾的人,每天都挑着根烟,在门外柳树下,逗着他散养的公鸡,在蜀地养成的闲散习惯,到北京还是改不过来。每天来求他看铜器的人络绎不绝,不过大多数都是骂咧着回去,郭老铜给人看铜器讲究一个缘分,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看,什么时间不能,有些人大老远专门赶到北京潘家园,为的就是老爷子的一句评话。遇到不给看的时候,自然认为郭老铜高傲,心里难免不高兴。
郭老铜的名声响彻潘家园,甚至当时整个古玩界,靠的还是他的另一项本领,“察声”。建国初期,全国文博市场混乱不堪,盗墓的,考古的,古董商人,各色各样的人马全部混在一起,谁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郭老铜本是蜀盗都江郭家出身,所以当时也经不住诱惑,在友人的怂恿下,跑到京郊去,四处找墓。和他一起伙头子的人就会现,郭老铜盗墓走的路子很奇怪,他只是在肩上扛着把铁楸,其他什么也不带,连常用的洛阳铲都省去了。
然而收获的结果,每次都是意想不到的丰富,郭老铜伙头子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当他闭目慢慢的行走在田野上时,不允许伙头子的其他人说话或者走动,大家只能安静的看着他。突然,郭老铜停住脚步,时而轻时而重的在一片区域内踩踏着,折腾了一会,当他停下时,他那嘶哑带着一点川味的普通话便响了起来:“狗日几个楞脑壳的,还不过来挖!地上我脚印轻的下面是瓷器和陶罐,脚印深的下面是青铜器!狗日几个娃的,千万莫动我用脚划的那个方框,那是棺材板板,动了要不得,要起尸体!”
郭老铜伙头子除了几个信得过的老朋友外,基本上带的全是年轻人,用他的话说,“楞娃子老壳青,学点技术就够了,好分利”,这是四川土话,意思是年轻人懂得少,跟他伙头子都是来学经验,在脏物的分摊上,他很好做主。
站在一旁田野上的年轻人听完郭老铜的话,连忙跟上前面扛楸的前辈,一铲一铲快的挖土。郭老铜伙头子从来不用洛阳铲,靠的是用脚击打地面,用蜀盗察声的功夫,判断地下的地形,在脑海中勾画墓里的场景。这样一来免去了打洛阳铲的麻烦,就算遇到雷子,随便忽悠几句就过去了,毕竟没什么盗墓典型的装备。 ?二来探测时间短,还非常精准,听以前和郭老铜伙过头子的人说,郭老铜脚印下深不过一米,浅不过三厘,正对着宝贝。所以当时整个北京古玩界里,除了“郭老铜”本业外号外,他还有“金脚大王”的称号,每一个脚印下面,便是价值成千上万的文物。(雷子,盗墓行当里对警察的统称)
后来最近几年,整个市场刮起一阵全民收藏风,我去潘家园拜访他的时候,郭老铜已经变卖了他这些年积累下来的所有东西,甚至连店面都转让出去,准备搬到美国去住。当时我很是不解,现在全民藏宝,整个市场都很缺少他这样的大师,他留下来该是多好,这么大把年纪了,连普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