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巢车事实上算不得是项明的发明,只不过是将箭塔以及传统的巢车相互结合,从而创造的攻城利器。
不止巢车,类似的设计,项明也做过不少,大多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充其量算是特殊的想法罢了。
这些攻城之器或许曾经在历史中出现,或许没有,在项明书写《工典》之时被设计出来,目的便是为了在战场上尽可能地获得优势。
当然,一次性掀开所有底牌固然有利于这次战争,但此战之后,必定会有其他诸侯争相效仿,他逐鹿天下时便又会少了一些筹码。
项明绝对不会做出那种竭泽而渔之事,因此这一次,仅仅拿出了巢车这一种攻城之器。
饶是如此,也能令麾下众将大为惊叹。
此类想法前人也并非没有,只不过那种巢车制造不难,但用于战场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十数人站立在一个平台,会给车轴极大的压力,至少在当下这个时代,冶金技术还不足以支持世人制造出这种事物。
而项明掌握新式的锻造技术,尽管尚未找到最佳的铁碳配比,但锻造出的精铁作为车轴却也毫无问题。
战争辎重,并非仅仅只有粮草以及兵甲箭矢等消耗物,但凡于战争有利的,如营帐,如药物,乃至地图皆可以算作辎重的一种。
提前制好的车轴车轮,固然也是。
项明虽然是临时决定拿出攻城巢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需要一辆一辆地重新制作,只需要一些木板木棍,以及一些必要的榫卯结构,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拼接出一驾结实的巢车,可供战争使用。
两日时间,便造出了百驾巢车,但这也算是极限。
一来,是因为车轴等材料的稀缺,项明固然提前有所准备,但他此前的假想敌都是董卓,巢车虽然对攻城有所作用,但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主要原因便是由于投石的存在。
即便巢车坚固,但那势若千钧的巨石砸在结构之上,必定会导致坍塌,这样一来,巢车必毁不说,其上的士兵也必定非死即伤,算起来倒是不如直接让巨石砸向人群。
加上敌军人数本就远不比诸侯联军,这种巢车作用也并非攻坚,而是牵制,对于联军来说,算是鸡肋一样的东西。
项明有所准备,就已经算得上是高瞻远虑。
另外,这种巢车若是数量太多,也难免会拖延行军的速度,因而,百余驾巢车是在正常情况下最为合适的数量。
因此,项明只携带了两百多根车轴,原意是想要锦上添花,却没想到对敌鲜卑军时能起到奇效。
鲜卑士兵皆塞外蛮人,纵使成皋城上有投石,他们也不会利用,就算会用,准度也可想而知。
所以项明才会放心大胆地拿出改良后的巢车,就算对方在知晓此物用途之后会想方设法摧毁,也可以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项明甚至可以预见,对于鲜卑人来说,这类巢车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