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念你也是一心为大汉着想,朕便不治你冒犯之罪。”
“然朕之年岁固然不大,却也不是年少无知,是否被奸佞蒙蔽,朕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不过,既然董卓已至雒阳,因何见朕不前?召其上前,朕要治他怠慢之罪!”
刘辩的话虽然说得果决严肃,但可以听出,他是主动为双方找了一个台阶,不至在众人面前犹犹豫豫,有损天子威严。
至于他提到的治董卓之罪,也就仅仅是说说而已,他自从出现在雒阳城头不过一柱香的时间,其中又在同李儒对话,董卓甚至连上前的机会都没有,更休谈上前拜见。
况且,就凭董卓手中这十万铁骑,谁敢治罪?即使刘辩真的有所问责,谁敢执行?
这只不过刘辩传召董卓答话的理由罢了。
他不似李旷,知道自己辩驳不过对方,于是不声不响地将对方支走,想要与董卓直接对话。
“谢陛下不杀之恩!”
闻听此言,李儒便知自己方才的急智起到了应有的成效,或许天子此时虽然仍旧对董卓擅自入京而心怀不满,但脑海中依旧出现了诛杀十常侍的想法。
关于刘辩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李儒也心知肚明,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他对人性的理解。
如今,凉州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即便天子再有不满,也只得忍气吞声,最后十常侍务必要死,有所不同的始终都是天子的态度。
若天子积极响应,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若天子不应,也由不得他。
毕竟,他“只是”当今天子,而不是先帝。
李儒回归本阵,过不多时,董卓策马而出,来到雒阳城下。
方才刘辩出现得极为突然,一时间也让他有些愣神,但刘辩同李儒的交谈给了董卓反应的时间,策马上前之际,满脸坦然之色。
可以说,李儒在无形之中破坏了刘辩的计划,本来他打算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突然出现在城头,旁人不提,至少能让董卓有所慌乱。
但刘辩已经顾不上思考这些,此刻,他神情复杂,看着跪倒在城下的董卓。
“罪臣董卓,参见陛下!”
董卓也是枭雄之姿,未至城下,便下马行走,更是在距离城头百步之时便跪倒叩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同时,也有防备刘辩突然下令射杀的意思。
不但刘辩看不透董卓的心思,董卓也猜不透这位天子的打算,而支持诛杀何进及其残党已经向他彰显了这位天子的杀伐果决,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董卓不敢冒这个险。
其实这个距离也不能确保彻底的安全,但董卓自忖武力不若,百步之遥对于箭矢来说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对于董卓来说,便是反应的时间。
不过,刘辩确实没有诛杀董卓的意思,他正纠结于顺水推舟还是阻止董卓的选择之中,迟迟不能下一个定论。
正如李儒所想的那样,董卓已至雒阳,在那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什么都没有了意义。
倘若与董卓正面发生冲突,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