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会选择直言了当的呵斥对方,彻底反驳掉了李儒的说辞。
而李旷如此激烈的辩驳也没有出乎李儒的意料,李儒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沉声道:
“我等入京,乃是奉大将军之命,何谈无调?倒是将军,京城如此混乱,皆因十常侍起,而你却不思为天子诛灭国贼,反倒阻拦除贼的我们,那么将军是何居心?”
平心而论,李儒此言确实有那么一丝阴阳怪气的意思,但他说的又没有什么毛病,只不过将黑白稍作颠倒,凭借话术让他们成为正义的一方。
占据道义或许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或许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奇效,但总归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当然,李旷也不会任凭对方就这么轻易地占据了道义的上风,于是他愤然出言道:
“尔等遣大军入京,挑衅天子权威,动摇雒阳秩序,现在竟然倒打一耙,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是何居心?”
“尔始终需要记住,大汉,乃是天子的大汉,而非何进之大汉,更不是董卓之大汉。朝堂种种,皆要遵从天子的意志。”
“某些人落得这个下场乃是咎由自取,而天子一直想要试图给某些人机会,但似乎对方并不接受这般的恩泽。”
李旷阻止了李儒一直在偷换概念的行为,为此,他不惜将话说到了这个几乎是明明白白的份上。
但凡了解这一系列事情的始末,都会明白李儒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大方地承认了何进等人被杀是天子的意思,同时点明了阻挠董卓行进的事件也是天子所为。
诚实到近乎坦诚。
但李儒不能指责天子,无论如何,天子之所以被称为天子,便是因为其权势的独一无二,天下人可以批判指责,但身为朝臣,当众指责天子,这便是赤裸裸地蔑视皇权。
若真如此,恐怕就连董卓也保不住他。
于是,李儒只得依靠污化十常侍来阐明自己的态度:
“将军可知赵高乎?昔年赵高当权而独断,玩弄胡亥于股掌之间,致使前秦二世而亡。在某看来,其责不在天子,在乎于赵高也。”
“天子年少继位,为人臣子当鼎立助之,然赵高独蕴贪权之心,而无佐王之意,独断专权,至秦亡矣。”
“借古鉴今,今臣之责也,然观如今,与前秦何似!”
“天子年少继位,十常侍大权独揽,甚至新君方继位二月,便诛杀当朝大司马大将军,且扫清大将军一系,造成朝堂动荡。”
“假以时日,整个朝堂是否会变成十常侍的一言堂?朝堂之上宦官当政,扫除异己,何来安定可言?”
“我等不畏万夫所指,只恐大汉重蹈前秦覆辙,因此,必杀十常侍。”
李儒顿了顿,见李旷沉默不语,紧接着又道:
“将军忝为天子之臣,却不识天子蒙蔽,循假天子令,何其愧哉!”
“今我等来京,不欲封侯将相,只为清君之侧,凡有阻拦,尽为国贼!”
“还不开门,放我等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