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机会屡立奇功,刘辩也不会吝啬何进那样的权势,毕竟在他看来,李旷是可以完全相信的臣子。
当然,所有的想法都是建立在此事到此为止的程度,刘辩还不至于糊涂到忘记董卓的存在,于是,他对着李旷下令道:
“整合何进残党遗留下的军伍,将其打散,重新编制。同时掌控雒阳城门,将其封闭,至少等到局势明朗之前,再行开启。”
“另外,派出探马探查董卓动向,务必要提前做好准备,毕竟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于曹操身上……”
雒阳城内局势趋于稳定,刘辩也恢复了那种尽在掌握的架势,一道道命令如连珠一般从口中说出,将当下局势逐一进行分析,同时点明了最佳的应对手段。
相对而言,李旷只需要按照天子之命完成自己的任务,便有机会完全解决这次事件。
同时,意味着自己等人的安危终于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张让看着口若悬河的刘辩,心中这样想道。
仿佛正是因为这次何进之乱,让天子近乎呈现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成长,至少在他看来便是如此。
他现在隐隐觉得,眼前之人在能力上,已经超越了先帝,似乎已经是当了许多年的天子。
但事实上对方才继位不到两个月。
天佑大汉,能在接连发生内忧外患,如此动荡的情况之下,得到了这么一位英明天子,未来可期,大汉可期。
张让的内心不禁产生了一些许久未能有过的热血。
然而,正当张让对大汉未来盛况浮想联翩之际,刚刚离开的李旷又折返了回来,同时,面部表情变得无比阴沉。
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一名诚惶诚恐,慌乱中又带有一丝狼狈的士兵。
“又有何事?”
刘辩正在批改这几日由于雒阳混乱被耽搁的少许奏折,其中有不少是各州刺史发来禀报的日常情况,不得不看。
作为天子,需要时常了解天下动态,而各州刺史所报的也不是什么家长里短,其中蕴含着当今天下的情势。
在黄巾之乱前,天子是不会批复这种奏书的,最多转交于朝臣手中。
因为部分朝臣的玩忽职守,使得朝堂错过了太平道发展的动向情况,因而积少成多,才酿成那场险些危祸了大汉的起义。
所以从那以后,天子便要及时对各地刺史呈上的奏书加以批复,以了解天下情势,从而知晓天下动向。
以防再度发生黄巾之乱那样的危机。
但这件事情虽然重要,也不急于一时,因而刘辩还是抬起头,打量着李旷身后诚惶诚恐的士兵。
“参参参……见陛……陛陛下。”
察觉到刘辩的目光,这名士兵吓得直接跪倒在地,连连叩头。
一般的士卒怎会见过天子?若不是滋事重大,他也不会斗胆入宫面圣,此刻被刘辩一问,惊惧交加之下,竟然连说话都变得结结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