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恃无恐。
毕竟他的上任是朝堂利益的布局,倘若动了他,便等同于和朝堂做对,所以他确实不怎么担心被人针对。
刺史都不能,何况是区区一个监察使?派出一人随对方巡察田间,也就罢了。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第二天,当刘基来到太守府之后,得到的却是太守事务繁忙无法接待的答复。
不过,对方也派出一名小吏跟随自己巡察,这倒是正中了刘基的下怀。
若是安原跟着,他也不好那么明目张胆地收集消息,此事虽然体现了安原对自己的轻视,但也意味着,安原的警惕程度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高。
于是,刘基借巡察之机,探查安原上任以来的一切问题,以从中找到对付安原的方法。
不得不说,还真的让他抓住了对方些许纰漏,虽说不至于凭借这些让安原垮台,但至少能够让对方名誉大损。
安原有些能力,但说实话并不出众,本来能够当上县令已经是仕途巅峰,但他善于巴结,有着大汉官员基本上共有的贪腐特点,只不过比这些人更加严重。
况且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本人并不贪婪,勾结世家剥削百姓后所得钱财,有八成以上都用于上下打点,所以尽管敛财疯狂,但对他所做的弹劾也都被阻截。
黄巾之乱后,刘宏名义上是整顿天下官场,但数百年形成的利益链又岂是那么容易动摇的。如此,举措不过是断绝了一些买官的情况出现,官员对百姓的剥削,却依旧存在。
安原的手下,至少有上百条人命,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势力较小的世家。
安原如此行事,自然会生出仇家,刘基着重寻找,最终联系到了一名身家尽被安原吞并的世家子弟,其家人亦被安原清除。
对方此生剩余的唯一目的,便是向安原复仇。并且其收集到安原的诸多罪证,足以将其置于死地。
不过,刘基并没有打草惊蛇,在装模作样巡察完丹阳之后,他立刻西行,前往庐江与豫章二郡。
同时,他在丹阳也安排了后手。
等到他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巡察三郡结束之后,便回到了历阳。
庐江太守年岁已高,经他的说服,已经决定支持项明行动,构不成威胁。
而豫章太守的罪行虽不及安原,却也足够严重,刘基略施手段,让两郡太守相互检举,并且“走漏风声”,让百姓得知了其中原由。
这两郡太守于是在民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愤怒的百姓甚至冲到太守府,却被前者调动驻军镇压下去。
但项明便有了瓦解双方的缘由,他先是将豫章太守免职,再将安原处以刑罚,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认同。
一时间,他在扬州的民心更盛。
就这样,用时不到三个月,项明便算初步整合了整个扬州。
那两郡太守的残余势力自然不依不饶,他们争不过吴侯,却可以向朝堂通风报信,但他们没等到传出所列的吴侯罪状,一则消息便从雒阳传来:
天子刘宏,在半月之前,崩于颂风阁雅殿!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