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也是较为含糊,只言同天下大事,百姓疾苦有关,此事乃是大事,我也不便继续问询,这才前来通禀。”
想了想,顾雍又补充道:
“来者面黄肌瘦,形容枯槁,且年岁颇大,看起来并不似有所企图。”
“那便见见。”
项明站起身来,顾雍的回答并没有让他满意,后者毕竟还是经验太过浅薄,有些时候危险就是埋藏在无害的表象之后,一眼看不出来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这些事情他也不便提点对方,唯有真正经历,才能够成长,假如来者真的有所企图,反倒能够让顾雍更加成熟。
项明便本着这个目的,随着顾雍前往正堂,准备面见来者。
刚进正堂大门,项明的目光便落在眼前那名拱手而立的老者身上,此人确实如同顾雍所说,满鬓斑白,看起来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农。
不过项明特意看了看,这名老者披着破旧的大氅,双腿可能是因为寒冷在微微颤抖,手指枯瘦,完全不似刺客模样。
难道猜错了?
项明一愣,但对方毕竟是一名老者,他不想失礼,于是微微躬身,笑道:
“某便是项明,不知老丈有何指教?”
那老者见顾雍引着一人进入正堂,心中便确认了几分,待得项明开口,更确定这是自己的目标,于是咧嘴笑道:
“指教不敢当,草民公孙常,听闻吴侯之事,自冀州前来,有事相询。”
声音之中尽是苍老,虽言语清晰,但中气不足,这样的人,连举刀都做不到,必定不可能是刺客。
项明难掩内心失望,但还是拱手道:
“此处并非讲话之地,还请老丈前往某书房一叙。”
公孙常欣然同意。
于是,项明再次引领老者回到自己书房,作为一州刺史,至少在书房还是有一火炉,一进书房,顿时温暖不少。
公孙常也不再颤抖。
顾雍则在项明的眼神下退去,屋中只剩项明与公孙常两人,待双方皆落座之后,项明斟酌着出言问道:
“公孙……不知是否与与此前的冀州刺史有关?”
公孙常摇了摇头,否定了他的说法。
“那老丈与辽西太守有关?”
前任冀州刺史公孙度,辽西太守公孙瓒,大概便是当世以公孙为姓之人中最出名的两个。
由于黄巾之乱起于冀州的关系,公孙度被天子免官,居于邺县。而恰恰相反,公孙瓒则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不小功劳,最终成为一郡太守。
两人并不是同一世家,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两人代表的世家是当今公孙姓的代表,一听对方姓公孙,项明理所当然地会去猜测公孙常与那两人之间的关系。
不过出乎意料地,公孙常再度摇头,表示否定。
“都不是?”
项明一愣,思索片刻,还想出口问询,却被公孙常打断:
“不知吴侯可曾听说过‘白马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