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闹事,自己好打砸抢,到那时,只怕这座人口二百万的帝都,会变成一个火山口!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周铨此时还只是推波助澜。
在周铨确认,可以通过战争债券的方式筹集战争经费之后,讨论的进度一下就加快了。
原本对开战持保留意见的各大臣也开始倾向于支持,眼见众人都纷纷转向,此时却有一人走了出来:“臣以为,日本原非我藩属,劳师远征,恐有后忧,可徐徐图之,待灭辽之后,再作理论。”
到这个时候,还有人反对征日本,此人当真是特立独行,众人纷纷侧目。周铨也有些惊讶地望向他,只见此人金发碧眼,面如冠玉,目光如电,相貌堂堂,看上去颇有大臣风范。
竟然是王黼!
周铨认得这人,他原本靠着何执中发迹,后来投靠蔡京,在蔡京复相一事上也出力不小,再后来为了让蔡京独相,他又攻讦何执中,反噬自己的举主。蔡京对他甚是提拔,短短两年,就从区区校书郎提拔到了御史中丞,乃至户部尚书,主管天下财政,不可不谓信用。
但这一刻,他却出来唱反调!
众人都很是惊讶,大殿之中,一时失声。
蔡京轻轻捋须,没有看王黼,其余朝臣,不知道王黼是不是他指使出来引蛇出洞的,没有一人跟进,好一会儿之后,才有一小官出来道:“辽乃大国,伐辽为灭国之战,不可仓促而行,况且我大宋于辽,有榷城之利,不可不慎重察之!”
这是废话,但王黼也没有继续辩驳,只是向赵佶拱手:“事关重大,伏乞圣裁!”
“伏乞圣裁”四字一出,蔡京手抖了一下,捻断了一根胡须。
他明白这王黼的意思了。
蔡京与周铨联手,在朝堂之中势力太大,几乎可以说是气焰熏天,甚至连对日开战之时,他二人都可以联手强力推行。
这岂不意味着,身为皇帝的赵佶权力被削弱了!
王黼其实是在提醒赵佶,要注意控制相权,要扶持起另一派人物,能够在朝堂上牵制蔡京!
蔡京眼中寒芒微闪,眼角余光在朝堂众人面上一扫而过。仅王黼本人,应当是没有这样的底气的,他的资历尚浅,赵佶就算想要扶持,也不是三两天的事情。在他背后,肯定还有朝廷中的某位大佬在使力气。
何执中?
何执中资历声望功绩倒都是足够,只不过他年纪不比蔡京小,身体更是大不如蔡京,去年时大病一场,早已经失去了进取之意,只想着给自己的儿孙辈铺路,为此不惜从周铨手里弄走了榷城使的职务。因此,不可能是何执中。
侯蒙?
曾经身为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的侯蒙,深得赵佶信任,颇有大用之意,而且蔡京得到消息,侯蒙似乎奉有赵佶密旨,暗中侦窥蔡京的行为。只是侯蒙与王黼关系并不和睦,王黼用得着替他冲锋陷阵吗?
知枢密院的邓洵武?或者是别的某个人?
很快,蔡京的目光停在了郑居中身上,想来想去,也唯有此人,最为可疑。
蔡京琢磨群臣同僚,是谁在暗中对他放箭,支使出王黼来的同时,自然有人出来对付王黼。
何执中颤颤巍巍走出来:“陛下,王黼小人,无谋无勇,所谓徐图之策,不过是苟延之举,如今陛下声威遍布于四海,大宋国力之强,远追于汉唐,日本岛夷小国,屡屡辱我,不可不罚也!”
伐不伐日本,在何执中看来不是重要的事情,但借这机会痛骂一顿王黼,则可以让他老人家出一口气。原本他一手提拔王黼,结果这厮为了拍蔡京马屁,让蔡京独相,竟然罗织了他二十五项罪名,比起当初石公弼陈朝老等给蔡京罗列的二十项罪名还要多出五项!
赵佶略微点头:“何公所言不错,日本不可不罚!”
他性子轻佻,当然也很注意独揽大权,但现在让他觉得更为紧迫的,是狠狠教训日本,以雪他险些被人戴了绿帽之耻。
随着赵佶这一句话,朝中各方势力顿时蜂拥而来,纷纷斥骂日本。蔡京稳坐钓鱼台,只是三角眼边,偶尔闪过一道冷光。
其实他本人对伐日本之事,并不是很热衷,哪怕蔡攸蔡行替周铨来劝他支持,他也是持保留态度。战争债券之事,让他更为警惕,但现在看来,东海商会在朝中的影响力甚大,便是他亲自出面想要阻止此事,也不可能。
需要对付的对手,还真不少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