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着挂着副主任的头衔继续当他的大队长。
&*&
眨眼间就到了春夏之交,姚家除了在期待中高兴的迎接了新到来的两个小生命,就是姚长海从公社带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今年夏天将举行高考。
说到高考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关系着千万人的命运。这一次更不例外,关系着许多下放而来的知青,能否摆脱现有的命运,就在此一举了。
1971年毛主席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停顿了六年的大学招生又开始。但采取由基层“推荐工农兵”上大学,进大学不需要文化考试。
这是一个唯成分的年代,没有好的出身,想要上大学,政审不过关,那是不可能的。
但知青们乍一听到传闻要马上恢复高考。那真是喜于言表,高兴啊!心想着这下苦难快结朿了。
这一年国家命运发生了转折,因为这一年运动初期被打倒的某人,于“913事件”后重新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所以对1971年开始实行的采取推荐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工作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极为重要的“文化考试”的内容,试图恢复用知识选拔人才的制度。
所以这一年无论是初中生上高中。还是上大学,都需要文化课考试。
运动初期,全国大中小学停课闹革命,大家没有书读,戴起红卫兵袖章自由自在闹革命。68年年底,上级一纸命令,年轻人脱下红卫兵袖章。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上山下乡。他们慷慨激昂的站在大卡车箱上。带着梦想狂热唱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跋山涉水到一个个偏僻山区插队。
然而现实结结实实给他们上了极为现实的一课。
下放而来五年的知青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枯燥的干着繁重的农活,心心念念的是返城。
然而返城简直比登天还难。参军入伍政审不合格,选调当工人当售货员也没机会。
听到大学招生要采取文化考试这个消息。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终于可以凭借知识进入大学了。
他们相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在文化知识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即便放下书本几年。重新捡起来也很容易。
知青们想要回城其中有一个途径就是城里招工,而城里招工则是凤毛麟角少的可怜,所以今年大学招工农兵学员。需要文化考试,确实是个好机会。
然而现实摆在知青们面前的第一道坎儿就是贫下中农是否推荐他们去读大学?
也就是说这个推荐掌握在姚长海手里!
所有的知青们都沸腾了。姚湾村的六名知青却静悄悄地没有动静,安静的很。
不是要安静,而是不得不安静。
以程天佑为首的三个爸爸,看着四个孩子高兴的样子,心里着急啊!
三个爸爸一商量,话再难开口也得说,早些有准备也好,一盆冷水给泼了过去道。
“我说你们别高兴地太早了,别忘了政审这一关过不了,你们还是歇了心思了吧!”程天佑接着说道,“儿子对不起,是爸又拖累你了。”
程爱国笑道,“爸,您又胡思乱想了不是!这姚湾村的适龄青年知识文化可不比我们低,真要考试的话我们可没有多大把握。”
“对呀!爸我们都歇了心思了,你们不用担心了。”文隽笑着安慰他们道。
文隽接着说道,“去年春节我回家一趟。结果碰到了老同学,他的急停成分与我相似。不过他在西部偏远地带下乡,留下彼此的地址后,我们之间就开始通信了。”
文飞不能回家,但是他们这知青可以请假回家,向家里的母亲报告一下他们父子的情况,在带回家里的情况给父亲知道。
文隽感伤地说道,“去年夏天他给我来信,信中是这样写的:大正月里接到公社发来的电报,回他所在的县里体检,年初五大雪满天,他乘火车到县里,欲乘班车北上绕着盘山道去县城。无奈山道雪太大,班车停运。初六就是上班的日子,许多人被困在那里。过了一天雪停了,汽车站发一辆大卡车探路,危险很大。
信中写道:他明知天冷路滑,稍有不慎翻沟里去,他也坐车要回去。一路上山高路滑,冷风刺骨,其艰险自不言说,好在安全抵达,准时参加体检。当时参加体检100多人,只有他一个知青。往下就是等待,山村偏僻得要与世隔绝了,直到7月一天,他和几个社员正给全村的山羊打预防针,才听到消息,批准上学的都走了好几个月了,去年推荐上大学的是春季入学。他政审有些麻烦,没被录取。这信上斑斑点点的,估计是哭着写下来的,这满腔怒火都撒在山羊身上,专拣大个的摔倒按住,不料一头公山羊把他甩了个跟头,脑袋碰在石墙上,淌了不少血,好悲壮的样子。他就知道,凭着推荐上大学,他永远也去不了。”
“这次估计也够呛,文隽那,给你的同学写信,别抱太大的希望,免得到时候,接受不了,想不开啥的。”文飞提醒道。(未完待续)
ps:感谢g246投的粉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