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第一次武举就这样开始了,也正是因为第一次,所以很多设施和规定都是比较简单。
并且在筛选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太多,只要是身怀武艺的人,都能够进入长安试一试。
出头之日就在这一次了,不成功、便成仁,这是很多人的想法。
在场上的那些人,云毅看的就是一个热闹,这么多的人在这里武举,倒是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有着功夫在身,也不知道为何在后世很少见了。
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在科技和人文的这个大环境之下,武功这一样东西,慢慢的变成了防身或者是表演的一个项目,而不是主流。
但是在这个时代,想要出头,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有这一项能够生存下去的技能,这也是那些个身怀绝技的人,轻易不传授给他人的缘故。
他们也担心手艺人多了,到时候会抢了自己的饭碗儿啊。
云毅是纯粹看热闹的,而李世民就不一样了,自从仙人提出了武举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已经把这个武举当做是自己选拨将军的一种。
所以他看场上的那些人,看得是未来的将军,是大唐的未来人才。
这一点儿,就要比云毅看得仔细多了。
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个习武之人,自然是了解这其中的一些道理,看得出来那些人是真功夫,那些人是假把式。
第一组之后,那些胜出的人,将会参加第三天的选拨,和前几天胜出的人再一次进行比试,最后还有一场文试,这一场文试就比较简单,就是看胜出的这些人,是否具备很高的军事才能。
在这个观赏台上,除了皇帝和仙人之外,还有那些武将,这些人也前来观看这一场武举。
毕竟他们是大唐的武将,而武举就是在选拨将军,也就是他们一个阵营的人。
他们这些人自然也想要通过这样一个比赛,看出来那些人具备武将的资格。
就算是这一次武举没有胜出,到时候他们也能够收到自己的阵营之中,慢慢地教导,说不定将来还真的能够成为一个人才啊。
所以他们这些人看得就是一个门徒,这样的心思又和皇帝的那种看未来的人才,还有仙人的那种看热闹当然不一样了。
这些武将看得是自己的门徒,所在他们不会在意那些参赛的人,在场上是否坚持到了最后,而是看他们的人品和武艺还有德行。
毕竟他们也不想带出来的一个人,是一个莽夫,又或者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教导出来一个优秀的徒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武举倒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在这个场上的文人很少,除了长孙无忌等人到了,那些文官机会都不怎么关注这一场比赛。
当初皇帝说出要武举的时候,其实他们是拒绝的,选拨人才有一个科举就行了,这个朝堂之上最好也都是读书人,要那些武将在这里,每一次都像是菜市场一样,真是丢份儿。
但是听到是仙人支持,想要举办这样一个比赛,选拨武将,他们就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