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集 半履带车,前进!
火车开出了工厂区,又开了一二十分钟,两侧的景象渐渐开阔,没有工厂、没有民居、没有农田,只是一望无际的荒地,稀疏地长着小树和灌木。不时能够见到远远近近拉的铁丝网,上面挂着牌子,上面写着警告的语句。地上经常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坑,不像是挖出来的,明显是炸出来的,像是弹坑。
火车慢慢减速,最终喷出长气,停了下来。
“向大人,诸位,”张绍衡站起来,笑道,“我们的武器试验场到了。”
一行人跟着他下了火车。这里有一个简易的小站台,还有几座房子,停有几辆汽车,外围有一圈水泥掩体,类似长江防线上的那种观测堡。
向小强他们站在混凝土站台上,又看着工人们麻利地拆开钢缆、抽掉木块,然后铺上木板,很轻松地把两辆装甲车开了下来。向小强看着着一连串动作,越看越喜欢。他们把装甲车开下火车,看这就跟把汽车开出车库一样简单。这说明这是一款极其适应大纵深进攻战争的装甲车。它能够借助铁路远距离、大范围、快速地调运。而这种特性,正是向北进攻满清所必不可少的。
两台装甲车停在铁道旁,向小强和随行的一群人都“呼啦“一下围过去了,和装甲车近距离亲密接触。
向小强手在装甲板上面“啪啪”的拍,“叮叮当当”的敲。尽管他已经是见多识广的装甲“老玩家”了,但见了眼前的新产品,还是抑制不住想摸的欲望。
绕着圈的敲了一圈,感觉前面装甲板最厚,敲起来很沉闷。后部的装甲板就薄了许多,至少薄了一半,敲起来已经能感到空洞的颤动了。两侧的装甲板应该是最薄的,敲着几乎和敲防弹轿车差不多。应该只有几个毫米。但是,两侧的装甲板是倾斜加装的。这样的做法在这个时代还很新颖,能够用较薄的装甲板起到较厚装甲板的防弹效果。
旁边泰平记的专家介绍着基本性能:
全重7.2吨,公路最大时速55公里,越野最大时速31公里;公路最大行程行程320公里、越野最大行程180公里。武器为两挺7.92毫米啄木鸟机枪,前后各一挺,其中一挺可以拆卸下来作为步兵班用机枪使用。
前装甲18毫米厚,后装甲8毫米厚,两侧箱板使用1层钢板加1层z字形折叠纹钢板的设计,这种双层装甲板的设计,可以使射来的子弹在折叠纹钢板上减速、跳弹,即使穿透还有后面一层的钢板拦截。这样的设计不但提高了抗弹能力,还减少了重量。
向小强听着专家的介绍,一边盯着装甲车上上下下的看。一个明显的感觉:这一款装甲车比德国经典的sdkfz251半履带车要矮。向小强没有实际的接触过德国sdkfz251半履带车实物,但是以前玩二战游戏的时候,经常是和sdkfz251亲密接触的。当时“走”到它跟前的时候,强烈的感觉就是那玩意儿不要太高。至少比人高一个多头,跳起来也看不到里面。不要说在实际战场上,就是在游戏中,也是老远就能发现sdkfz251高耸的身影。
但是眼前的疾风-36,只有和自己差不多的高度,也就是一米七六、七七的样子。向小强知道sdkfz251高度是两米多一点,那么疾风36只比它矮三十来公分,感觉就已经矮了许多。
张绍衡仿佛看出了向小强在想什么。他也拍了两下装甲板,笑道:
“向大人,我们根据东方人的平均身高设计的高度。总高度1.76米,总宽度2.2米,总长度5.5米。前部驾驶舱乘坐两名驾驶员,后部能运载10名士兵。坐进去后,两侧挡板的高度刚好能把头部完全遮住。我们的高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一米七六的总高既不算太矮,能够保护住车内的士兵,又不算太高,在战场上侧影不那么醒目。”
向小强点点头,踩在履带上,攀着上挡板看了一下车内的样子。
“向大人,”张绍衡笑道,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可有兴趣登上装甲车,亲自体验试车?”
向小强心中马上痒起来了,很是兴奋。但他表面上仍是不露声色,淡淡地点点头,说道:
“嗯,也好。鹤公,你们几位也上来亲身体会一下吧。”
向小强带着王鹤翔和自己的几个专家,鱼贯登上了那辆标准型的疾风-36。张绍衡最后也爬了上来,亲自带他们体验。
车内看着比外面看起来宽敞一些,比较深。两排长条座椅,坐着很硬,座椅的后面是长排的杂物架,应该可以装一些武器、弹药和士兵的行囊。可以想象,身后的杂物架装满背包之后,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弹作用,保护士兵的后背。
前、后、左、右都是灰色的装甲板,看不到外面,头顶是一块方形的天空。想想看,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身处在这四面装甲包围之中,摇摇晃晃地往前挺进,耳边是“叮叮当当”地子弹和弹片敲击声……非常棒的安全感啊!
向小强曾经在后世有幸坐过一次军用悍马。军用悍马内部宽大的空间、硬硬的线条、不舒服的感觉、还有那种淡淡的汽油味,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眼下,在疾风-36装甲车内,向小强再次找到了那种感觉。
“大人,准备好了没有?”张绍衡问道。
向小强点点头,命令道:
“前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