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敌袭(一)
比邻星北方星域。
这是一片无比辽阔的纯净星域,没有暗夜中不时穿梭的流星、没有漫无目的漂泊于宇宙中的大小天体、也没有如烟云般弥散飘离的五彩星云。纯净黑色与远方那照耀出刺目红光的比邻星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仿佛仅仅依靠自己的肉眼,便能找出通往奥塞罗星的准确航路。
对于习惯了太阳系复杂航线的塞西莉娅来说,这样空旷的航线无疑是驾驶的天堂,使她可以毫无顾忌的将tr735号舰的引擎提升至极限,让这庞然大物可以以亚光速的极速在这纯净的星空中尽情奔驰。
不过,航行中的塞西莉娅所流露出的神态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在将驾驶方式切换到自动驾驶后,她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投注到了一组航行数据上面,并依靠舰船电脑所模拟出的动态影象,寻找隐藏在这组数据中的航行缺陷。
这组航行数据是不久前模拟作战时所采集到的即时数据,通过这组数据,塞西莉娅发现这一次模拟对战的情况并不乐观。仅是粗略的观察,她便发现了三处必须马上做出修改的航行缺陷。
在这三处缺陷中,最为致命的缺陷来自于太空梭紧急发射时的舰体动态变化。
由于tr735号舰是非作战型的“鲶鱼”3型运输舰,本身并不具备发射舰载太空梭的功能,起初在装备fvi型太空梭时,为了减弱太空梭发射时对舰船航行所产生的影响,特意将太空梭发射舱安置于舰体尾部,使太空梭发射时产生的推动力能与舰船保持一致,从而降低太空梭发射过程中所产生的瞬间动能。所以,以“鲶鱼”3型运输舰的硬件设施而言,装备一架舰载太空梭其实已经是tr735号舰的极限。
可在现在这种情形下,tr735号舰却已经由单纯的运输舰升级为武装运输舰,并不惜一切代价的增强舰体武装,使得tr735号舰在增加了多门航空机炮和舰载导弹的同时,更将舰载机提升到了五架。这些额外的负担和大面积的改装已经影响到了tr735号舰的舰体平衡,而且在同时发射五架太空梭时,所产生的瞬间动能会使航行中的舰体出现剧烈的颤抖,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失控现象,这在分秒必争的实战中无疑是致命的缺陷。另外,由于tr735号舰舰体自重太轻的缘故,太空梭在发射后也得不到反向的极限推进力,使得太空梭在最初时期需要五到八秒的时间,才能进入真正的空中格斗速度。
与其类似的是舰载导弹的发射,tr735号舰的导弹发射口位于舰船的最前方,可同时发射两枚舰载飞弹。在马塞太空要塞时,tr735号舰所装备的是短程“战斧”式舰载导弹。“战斧”式舰载导弹是各型号导弹中通用性最强的一种,虽然它的攻击距离相对较短,但是其发射速度和穿透力却是各式导弹中最强的一个型号。通常情况下,“战斧”式导弹在准确命中后甚至能重创10万吨以下任何宇宙舰的舰体装甲,对护卫舰这类拥有强悍防御装甲的作战型宇宙舰,也能产生极为可观的破坏力。另外,“战斧”式舰载导弹不但能在宇宙舰上进行装备,一些类似fv型的重型太空梭也能装备。所以在进行模拟战的时候,塞西莉娅首先试射的就是“战斧”式舰载导弹。
不过,通过这一次试射,她却发现舰体在保持水平位置时,发射出的“战斧”式导弹会因其强劲的推进力,使舰体出现偏移,从而使“战斧”式导弹丧失目标锁定。只有在低速情况下,使舰首上移水平位置25度时“战斧”飞弹才能保持目标锁定。
而罗宾在赫耳墨斯太空港购买的“三叉戟”中程舰载导弹,便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相比“战斧”式短程导弹,“三叉戟”中程导弹拥有更远的攻击距离,而且在接近目标一定范围后,“三叉戟”式中程导弹会自行分离出三个弹头同时展开攻击。这种多弹头攻击模式使得“三叉戟”式中程导弹对敌方宇宙舰具有极大的威胁,但单论单弹头的穿透力,“三叉戟”式导弹的攻击力却无法媲美“战斧”式,而且作为专用的对舰导弹,“三叉戟”式导弹无法对机动性能极强的太空梭产生威胁。
通过这次模拟实战的对比,“战斧”式短程导弹和“三叉戟”中程导弹在性能上各有优劣。在破坏力以及机动能力方面,“战斧”式导弹无疑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三叉戢”的射程与操作的简洁性却也是“战斧”式无法媲美的。
所以,综合了这两种导弹的性能特点以及实战情况后,罗宾和塞西莉娅决定立即更换导弹发射序列。将不影响航行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