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白清浔醒得很早,晨曦透过朱红色的窗棂散落进来。
她坐在梳妆台前心不在焉。
窗户半开,一抬眼就能看到庭院那棵枝繁叶茂的木樨树,满是翠绿的枝叶,被金色的花蕊萦绕,就像批了金光闪闪的轻纱。
早餐吃的汤面,快吃完时祖母过来了。
“浔儿,昨晚的事考虑的如何?”祖母一副闲聊的语气,显得云淡风轻。
“奶奶,让我考虑考虑,毕竟这也是人生大事。”白清浔眯着眼睛,声音腼腆清柔。
她的态度,白老太太很满意。
“考虑吧,考虑好了,我去同你父亲说,也不急在这一两天”
祖母颔首,眼里满是宽慰。
养尊处优的妇人,还有什么比晚辈听话更称心的。
早饭后,白老太太去了寺庙烧香。
白清浔拿了信件,去了附近的邮筒。
去那儿需要穿过一座石拱桥,拱桥是前朝建筑,宏伟精巧,轮回纹的浮雕彰显大气。
站在拱桥上,有上接云天,迢递高峻之感,凭栏远望,水道交错,百舸争流,更是一派繁忙景象。
每每此时,她心底深处的阴霾才会一扫而光。
回家途中她又看到从前那个青年。
微风中,他一身靛青蓝长衫,站姿挺拔如松竹,眉宇冷峻,薄唇微抿,伫立在青石台阶上,远望往来的乌篷船。
“他肯定不是南巷人”白清浔心里思忖。
不远处有人唤他,那人转身回应几句,
白清浔有心去听,又见那人神色稍颐,举止甚是温和有礼,不由在心里揣测,
“他应该是位教书先生。”
白清浔垂手踱回老宅,找出藏在衣柜最底层的黄花梨木小匣子,这是母亲留给她的。
里面一副普通成色的镯子,几支发钗,几块碎银子,还有一块旧锁片。
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也值不了几个钱。
翻开夹层,一包东西用手帕仔细包裹。
打开手帕,白清浔仔细数了一遍,
不多不少,整整十五个银元。
这是那块玉佩当的钱!
十五个银元在当下,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个银元可以抵上普通人家大半月的口粮。
当天下午趁祖母午睡,她悄悄找到白管事,附耳几句。
白管事连忙摆手摇头“三小姐,这可使不得啊,要是让老夫人知道了,我在白家可就待不了了!”
“白管事,你只管放心,这事一没伤天害理,二没谋财害命,不会有任何风险。”白清浔保证道。
又见白管事迟疑,白清浔四下张望,见没人,悄悄塞给他五个银元。
白管事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全靠他过活。
这钱绝对送的出去!
“三小姐这可使不得......”白管事嘴上推脱,手里却紧紧握着银元。
凭手感,他也捏的出数量。
“三小姐,咱们先说好,我只管去做,成与不成可与我无关......”白管事拿了钱,态度缓和了不少。
“这是自然,不过此事不能对任何人透漏一个字”
白管事点头应下,保证会守口如瓶。
内屋有人过来,白清浔从假山后面的绕道而行。
白管事在心里叹气,“这没妈的孩子就是可怜,连读书都要费心争取。”
白管事在白家多年,还是挺喜欢白清浔的。
转头又想,世间万事皆有定数,有人绫罗绸缎,注定就有人衣衫褴褛。
如此一想,手里的银元攥得更紧了。
翌日上午,白清寻站在院里,远远看见白管事走来。
两人互看一眼,心照不宣。
“老夫人,今儿早听人说重元寺的方丈云游回来了,要在寺里讲经,您要不要去凑个热闹?,白管事垂着两只手,迈进老太太屋里,毕恭毕敬道。
“主持回来了?今年去了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