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将近两公里长的青石老街两侧,都是要么黑门黑瓦的木制老屋,要么是白墙黑瓦带马墙的砖石老宅,就这样静静的展示着当年的模样。
整个荆紫关老街,就像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安静的卧在丹江之畔。
“我说云峰,看起来咱撞的可不一定就是南墙啊!”耿三强站在荆紫关关门下说到。
骆云峰点点头:“这可真是万万没想到啊。看样子,那林家的老屋估计没准儿还能在!”
“那就别愣着了,咱们快进去看看吧。”舒琳一拉他的手。
“咱们先找平浪宫!”骆云峰当头向小街里面走去。
这平浪宫都不用找,就在这条小街中部的临街边上。三人向前走了一会儿便看到了。
这是一座建筑形制类似赊店山陕会馆的庙宇。门口为灰色的砖砌门楼,上面的飞檐斗拱也是异常华丽,足见当年也是花了大笔银子的。
风化的木制大门紧闭,门楣正上方的竖凹槽里已没有任何字迹,想来之前应该是写着“平浪宫”那三个字的。
大门的两侧,是两个砖砌的木格圆窗。左侧圆窗上面写着“静浪”,右侧圆窗上面写着“平风”,从右往左读正好是“风平浪静”。
“这里靠近丹江码头,这平浪宫应该是供奉河神的,可惜咱们进不去。”骆云峰从紧闭的门缝往里面看了看,什么也看不到。
“那林家老屋在啥位置啊?”舒琳问。
“平浪宫西边第三趟房的后面,就在前边一点。”
骆云峰往前面又走了一点,数到了第三座房子。这是一栋带马墙的砖砌房子,黑色的房门紧紧的锁着,上面的木格子落了好多蛛网,应该是很久没人住了。
“看来要找条巷子才能去后面那排。”骆云峰又接着往前走。
此时正是吃午饭的时间,本就冷清的古镇老街,这会儿跟本都看不到人。
找到最近的一个窄窄的小巷子,三人鱼贯的走进了后面的小街。
“果然还在!”找准了和前街对应的位置,骆云峰便看到木门紧锁,有些破败的林家老屋。
透过门板的缝隙,骆云峰往里面看了一眼。这房子应该是也许久没有人住过了,院子里的物事看上去还是八九十年代的东西。
他回身说道:“走吧,咱们先找个地方吃饭,然后再商议。”
三个人原路返回了荆紫关的关门外,开上车去往不远处的新街区。找了家饭店,进去点了几个菜。
“这地方有点意思啊!原来,过了前面的牌楼就是陕省了。”耿三强说到。
三个人等菜的功夫,看着饭店墙上的荆紫关介绍。原来这里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水陆码头。到了清代末期,到处都修建了铁路,这里才渐渐的没落了。
“原来贾平凹的《白浪街》写的就是这里啊!”贾老师的那本书骆云峰是看过的。
这里人不多,中午饭店的人也不多。很快,服务员就把他们点的红烧鳙鱼头,水边羊肉,小酥肉,烧菠菜摆到了桌上。
这里地处三省交界,就连饭馆的菜品也是三省口味菜都有。
舒琳看着桌上的几个菜,食欲大开:“看着就不错,好好吃一顿之后咱们就去看看三省亭吧。”
“那必须的啊!既然来了,那绝对不能错过。”耿三强刚才看了墙上的旅游介绍,也对这三省亭大有兴趣。
骆云峰打开三瓶啤酒,给舒琳和耿三强都倒上,说道:“咱们慢慢吃,下午有的是时间逛。我想等到傍晚黑天的时候,再进林家的老屋去看看。”
三人吃过午饭,又在饭店的对面泡了个脚,舒舒服服的休息了两个小时。等到最热的时间段过去以后,这才去了那三省亭。
这三省亭就建在鄂、豫、陕这三省交汇的地理坐标上,是座紧挨着一栋楼房边建的三角形花岗岩石雕亭子。这亭子的三个面分属三个省份,亭子顶上两层宝顶之间,分别镶嵌着三块黑色的各省说明石碑,所以也有称之为“三碑亭”的。
石亭的圆底正中,是一块三十公分高的正三角体三省石。对应着三个省份的方向分别刻着“鄂”、“豫”、“陕”,三个红色大字。这是整个国家版图上,唯一可以真正做到“一脚踏三省”的一个点!
耿三强率先进了石亭,双手叉腰一脚踩在“三省石”的石尖上,也就相当于一只脚同时踏在了三个省份的土地上。
“云峰,赶紧给我拍个照!”耿三强兴奋的招呼。
骆云峰随后便把他这牛掰形象给记录在了手机里。
耿三强一脸得意的成就感:“这在一周之内能同时做到一眼看三国和一脚踏三省的人,应该是没几个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