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骑一师第八团陷入重围之际,堵在沙里院东面瑞兴郡的第七团同样遇到麻烦。
相比被困在山区的第八团,第七团控制的区域较为开阔,适合美军坦克和重炮部队展开和攻击。但偏偏就是这种有利地形,他们同样遇到上门找茬的克星。
一支中朝混编的坦克部队星夜奔驰,十五日从丹东搭乘火车抵达平壤,十六日抵达沙里院,并立刻投入战斗。
这支部队出发时只有二十七辆T-34-85和三十五辆SU-76M。但因为沿途抛锚和遭遇空袭,抵达瑞兴郡时坦克只剩二十三辆,自行反坦克炮还有三十辆。
但这支混编的装甲部队在黑夜中却气势如虹,杀气腾腾的朝美军骑一师第七团冲了过去。原因只在于一点,它们被强化了。
周青峰送来一千吨物资。除了电台、药品和火炮,还有不少实验性的强化装备。比如坦克用的红外大灯和红外夜视仪。
早在二战末期,纳粹德国就搞了‘雀鹰’夜视系统安装在‘豹’式坦克上。甚至还生产了大口径的红外探照灯,专门用于战场照明。
其夜视观察距离就达到一千五百米。
于是周青峰搞来了五十套改装件——将一台大功率红外大灯装在坦克炮塔上,夜视仪直接替代T-34炮手用的昼间光学瞄准镜和测距仪。
另外还给车长和驾驶员配上大视场的红外成像仪,方便指挥和驾驶。
成像仪重量轻,带的数量够多,还可以给其他装甲车辆乃至单兵使用,跟带红外大灯的坦克配合作战。
当初周青峰鼓捣这玩意时,战史专家就指出个问题。当时PLA的装甲兵初建,压根没装备T-34,只有一堆缴获来的日美杂牌坦克。
有坦克都不会用。
于是周青峰把目光盯上了朝鲜人民军——那时候,金胖子的装甲部队比中国还强,其105装甲旅就驾驶T-34在战争早期把美韩军队爆扁了一顿。
美军第24师的少将师长迪安因此被俘,吃够了苦头。
仁川登陆后,105装甲旅几乎丢掉所有装备,亡命北逃。但收容一下还是能找到不少有经验的坦克兵,至少受过两年训练。
在斯大林开放武器库后,萧金浪要求从苏联远东军区调一批T-34等装甲车辆来,用铁路运输,几天功夫就能到丹东。
草草创建的PLA装甲兵也派骨干抵达丹东,拿着周青峰提供的改装套件和说明书,拆掉T-34原来的观瞄,换红外大灯和高档货。
顺带加装电台和车内通话。
坦克改装后,经金胖子同意,三百多名被收容的人民军坦克兵加入PLA的装甲部队。
混编部队仅仅训练不到一周就搭乘火车南下,目标是当今世界最强的美军重型装甲师。
面对美军目前装备的M26坦克,T-34-85已经落后,85毫米主炮打不穿对手的正面装甲。但如果能有夜间优势还是能搏一把的。
美军第七团因为占据的地势开阔,用坦克充当固定火力点,构建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志愿军在侦查时就发现这块硬骨头不好啃,‘志司’决定把杀手锏用上。
混编的装甲部队带着饱满的热情抵达战场外围,按同路通行能力被分成三个战斗队,带队的PLA指挥官在电台中获知最新敌情。
美国佬占领了瑞兴郡的主要道路,并且在道路两旁的山丘上布置火力点,不停的朝天空打照明弹。
黑夜中的照明弹可以将数百米范围内的战场全数点亮。有任何风吹草动,美军炮兵就会毫不犹豫的进行覆盖炮击。
一枚105毫米口径的炮弹落地爆炸,将上百平米范围内的无装甲目标全数炸死。轻步兵根本无法通过火力封锁网,但这无法阻止装甲部队的前进。
通行的道路有大量坑坑洼洼的弹坑,跟随前进的志愿军步兵从坦克上跳下,迅速填坑。领头的一辆T-34-85在道路上冒头,大功率红外大灯照亮了前方两千米距离。
人的肉眼看不到红外线,但由银、铯制成的光电管可以看见它。在炮长面前的火炮瞄准镜上,就能看到模糊的影像。
大概八百米外的山头上有个美军观察哨,正在卖力的朝天空上发射照明弹。领头的T-34没动手,反而用无线电喊来一辆SU76。
只有十来吨的SU76通过性更好,可以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更加灵活的机动。但它只装了红外成像仪,必须跟T-34配合才能打黑枪。
被召唤来的SU76外形低矮,隐蔽性高。它欢快的朝前跑,在距离美军观察哨五百米的距离上抬起炮口,于黑暗中轰出一炮。
山头上就美军一个班,听到了夜风中传来隆隆的发动机声,虽然听不真切却明白对手在靠近。他们瞪大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