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1B’的中段制导靠的是GPS,于是他们为了遏制中方的精确制导武器,对阿富汗地区的GPS信号进行了扭曲。
‘塔利班’在撤出喀布尔时,‘北方联盟’对其进行追击时发射的火箭弹就产生极大误差,导致部分弹头在末段无法进行激光校正,因为偏太远了。
中方想出的办法就是像十几年后的车辆导航一样,用大量密布的地面基站对卫星信号进行纠正,从而获得相对较准的位置坐标。
这套地面基站一旦建立组网,甚至可以脱离导航卫星自己工作,今后像巴布尔这样在阿富汗山区乱窜的商队就不会迷路了。
和村落头领打个招呼,巴布尔进入村内。
几个年轻人正在摆弄收音机,一群孩子围着听——收音机旋钮可调,但被设计成只能收听固定的几个频道,都是喀布尔那边搞的普什图语宣传。
土共当年是宣传好手,利用文艺和新闻等多种形式揭露社会问题可尖锐了——屠龙术还在,只是当年勇者已变恶龙而已。
同样招数拿到国外一样好使,甚至可以更大胆些。
见到巴布尔,村里的年轻人齐刷刷的跑过来问东问西。他们大多从未离开过自己出生的村子,跑的最远也就是结婚时去邻村娶回自己的妻子。
巴布尔会讲讲外面的世界,但不聊会引人反感的内容,重点还是‘塔利班’和‘北方联盟’之间的战争。这些是村里成年人都颇为关注的事。
在喀什接受培训时,巴布尔就接受了‘圣光团队’确定的中亚基本原则——不要试图引领部落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所以巴布尔的描述就很客观,是非对错由听众自己判断——其实就‘塔利班’的极端思想,大部分人是受不了的。
村里的年轻人自己就会讨论,会争吵,会激辩。对于商队来说,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别想太多,‘圣光’不是来开启民智的。
入夜后,村里十来岁的产妇生了个孩子。由跟随商队来的女助产士帮忙,母子还算平安。
助产士的水平也就类似赤脚医生,大不了给产妇做个侧切术,差不多能对付些普通疾病就够了。
提供医疗服务也是商队的目的之一,这对缺医少药的落后村落来说是极大的福报。虽然他们事后只会感谢真主,但这也是影响力的体现。
商队在村落待了两天,来的时候十几辆装满货物的三轮摩托,走的时候摩托上拉的货不但没少,反而多了几倍。
此外商队中还多了几个年轻的孩子,男女都有。他们打算跟商队去喀布尔见见世面。至于去了之后干嘛?不知道。反正待在村里是没希望的。
像巴布尔这样的商队有上百支,他们在‘北方联盟’统治的区域活动,并逐渐向南渗透。几个月时间,阿富汗各地的村落就知道他们的存在。
商队带来的货物都是农牧民所急需的。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这对各家村落来说就是天大的恩赐。
商队拉走的农牧产品其实总量不值几个钱,但至少让‘圣光’在阿富汗基层的经营处于微利状态,不会赔钱。
至于一路扩大的通讯基站更是犹如无形的网络,把阿富汗的底层联系起来,给‘圣光’的决策做支撑。
过个几年,‘圣光’对阿富汗的了解比当地政府都强,派出去的商队能把基层动员起来。喀布尔要搞选举,谁当总统还不得周总裁说了算?
而当商队不断靠近南方的坎大哈,一件新式装备由军用运输机运抵昆都士的联合基地。红蓝塑料布遮盖的车辆驶出机舱就被运进机库,外人无法靠近。
随装备来的技术团队下飞机就问一件事,“导航基站布置好了吗?”
“尚未布置好,最快也还需要半个月。”基地主管摇摇头,“我们只能做些演练,等商队的人完成他们的工作。”
这等的就是巴布尔,他的商队沿着赫尔曼德河不断南下,在抵达南方城市拉什卡尔加后又转向东面,一步步靠近‘塔利班’控制的坎大哈。
在汲取喀布尔的教训后,‘塔利班’的指挥中枢不在城内,而是布置在城外的山岭中游动。
根据潜伏人员发回的情报,‘塔利班’首领奥马尔行踪不定,身边也不设置电台,且在同一个地方待的时间绝对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奥马尔可能在某个村子里,可能在山岭的洞穴中,也可能在道路边的车辆中。总之除了他的绝对亲信,没谁知道他具体在什么地方。
但一个势力的领袖不可能长期处于游离状态。负责当其手下发现有没有这位‘吉祥物’都一样,那么他就真的废了。
所以,巴布尔的终极任务就是找到能确定奥马尔位置的线索,并确定这位‘塔利班’的精神领袖至少半小时不会跑。
届时,另一种更强大的精确制导武器会送他去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