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9章 归国的影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帝国的大好官,一直都为民办事。

    我们这些草民,之前遇到一名小吏,都要低声下气的陪着。

    就怕引起这些小吏不满,导致我们家破人亡。

    那时流行一句话,叫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只要当地官员你不高兴,我们奉上的银子慢了一步,必然就会被这些官员抢掠。

    现在做生意,可比之前的时候好太多。

    我们一届商人,可以直接通过各种方法,与武大人这种朝廷命官联系上。

    我们只需要花一点银币,就能捐钱成为贵族,在地方议会担任议员。

    只要取得这两个身份,我们这些商人,再也不是随意就能让地方官员处置的下等人。

    武大人与商学的存在,直接让我们这些商人,挺直了脊梁。

    武大人放心,只要我们南洋商会还能跑船,一定会为商家这个学派捐款,把它打造成为最顶级的学派。

    让所有商人,永远都能挺直脊梁。”

    李星阁说完,他把手中的酒一口干了。

    他的话语,立刻引起所有商人的共鸣,他们纷纷喝掉手中的酒。

    商人做生意一直不容易,土匪恶霸还会讲理,贪官污吏根本连理都不讲,直接就把商人敲骨吸髓。

    这种情况,直到新朝建立,商人们才感觉到有一丝安全感。

    他们抓住机会,立刻团结起来。

    商人绝不想再次成为砧板上的鱼肉,随意被人拿捏。

    武弘义看着这些商人的表现,他心中很是满意。

    他作为南洋地区第一任总督,很多进行海贸的商人,都是在他治下发展壮大。

    武弘义与这些商人关系密切,他科考失败都准备去行商,这期间也了解过商人真正想要什么?

    他基于对商人群体的了解,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他们团结在一起。

    武弘义开始只想自保,朝堂上的争斗太触目惊心。

    他作为一名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大量手下又混迹在海外行省。

    他手中没人可用,也只能团结这些商人。

    武弘义都没有想到,这些商人团结起来的能量这么大,他们的关系网太庞大。

    他只是小试牛刀,就从儒家那里抢夺了几个重要的职位,儒家的反应却很缓慢。

    从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他手下的势力仿佛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武弘义放下酒杯,他叹口气说道:“我们还想取得更大的成果,但为了欢迎大皇子苏蜀,只能放弃一些事情。

    今天召集大家来的目的,主要是想问问大家,想不想在大皇子身上投资更多。”

    作为势力的高层之一,户部尚书古千道仔细思考利弊,他才说道:“我认为应该支持大皇子,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利大于弊。

    大皇子前往海军任职,他这一路必定是见识到一条繁忙的航线,直接促使周边国家富裕起来。

    大皇子喜欢远洋,了解海贸,特别是海贸带来的利益。

    大皇子如果能继承大统,必然不会让海贸这种政策断绝。

    大明朝禁海的苦果,大家哪怕是没见识过,也能从长辈口中听说过。

    我们绝对不能让朝廷在变的冷漠,遇到事情直接一禁了之。”

    古千道这话出口,立刻就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这些人都惧怕开海这个好政策,直接被一道圣旨扭转。

    他们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准备,支持了解海贸的皇子上位。

    禁海的大恐怖,围绕在众人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场景比李星阁说话时还热闹,只等到武弘义打断这些人,他们才恢复冷静。

    他开始收集众人的意见,主要是同派系官员的意见。

    他们虽说背后就有庞大的商会,也接受大量商人的捐助。

    但一切利益,都以他们为主。

    他们只是因为共同利益走到一起,而不是商人们的傀儡。

    武弘义收集完各派系主要人物的意见,他大声说道:“众人的想法,我都已经了解。

    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大皇子支持海贸,我们就应该支持大皇子。

    论迹不论心,必须要确定大皇子苏蜀与我们前进的方向相同。”

    他们现在这种情况,容不得出现巨大错误。

    大皇子苏蜀从来没有处理过政务,他也没有向外表示过自己的理念。

    这种不确定性太强,没有十足的把握,怎敢用自己的前途与性命下注。

    武弘义说道:“我们的目标依然不变,继续推动商人的地位提升。

    同时想办法完善议会,现在的议会作用还不大。

    只要这些事做好,那收益要比投资皇子大的多。”

    ………………………………

    国子监祭酒于文和正在整理新一批准备上地方就任的进士。

    国子监的流程现在已经非常完善,不会让真正有才能的进士埋没,同时也不会让人滥竽充数。

    于文和这些年一直在深耕国子监,他哪怕是有机会前往六部任职,他也找理由婉拒。

    国子监的工作重要又不重要。

    这是一个较为清闲的衙门,适合已经无心仕途的人。

    于文和是老学究,他平时研究一下心学的理论,偶尔了解大皇子苏蜀的动向。

    大皇子前往海外,已经两年都没有消息。

    除了皇室之外,于文合是少数关心大皇子苏蜀情况的人。

    他这个人极为尊重承诺,答应王仲策照顾大皇子苏蜀,他就兢兢业业,一直在做这件事。

    这两年大皇子苏蜀离开帝国,他一直在担心大皇子的安全。

    于文和正是因为关注苏蜀,他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大皇子苏蜀归国的影响。

    他了解到皇帝苏河在乾清宫接见大皇子,用的时长还颇多。

    于文和立刻动笔开始写奏疏,他的咒术这几年都是一个内容。

    恳求皇帝苏河定下太子,以固国本。

    现在其余皇子年岁太小,根本不适合立太子,他的目的也就清晰的表现出来。

    于文和了解到大皇子归国的消息,他现在写奏疏的动力更足。

    他的奏疏很快写好,准备明日早朝提出来。

    大皇子苏蜀又是嫡长子,颇得皇帝陛下喜爱。

    于文和认为大皇子苏蜀成为太子的可能性很高。

    一旦大皇子苏蜀成功,他们这些从龙之臣,必定会得到赏赐。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