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张之洞进宫,密见慈禧与光绪,并且呈上了自己与英法两国协商的结果。张之洞和英法两国一共协商出了两个方案,一是清廷和华东**组成联合**,施行宪制,并与华东政协商权力的分配,不过考虑到现在华东**强势而清廷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权力分配的结果肯定是对清廷不利的;二是平分中国领土,以长江为界,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全部都让给华东**,而清廷迁都到南方的城市,然后双方在各国的见证之下,签定和平条约。其实这两条建议,都是袁世凯和各国一起商议出的,然后转交给英法两国公使,由他们向清廷提出。原来袁世凯南下接任了两江总督之后,在各国的支持下,一方面迅速的稳定了江南的局面,另一方面又和华东**处理好了关系,因此袁世凯也就坐稳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并且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不过两江总督实际是管辖三个省的,但落到袁世凯手里,只有江西一个省以及半个安徽、半个江苏省,另半个安徽、半个江苏省,都在华东**手里,相当于少了三分之一的地盘和人口。这对袁世凯扩充军队非常不利,虽然他有各国提供资金支持,但扩充军队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人口,而少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当然会给军队的扩充造成不小的阻碍。但想从华东**那里夺回失去的地盘也是不可能的,不仅是袁世凯不敢对华东**开战,各国也不会支持他这样做。而且既使是夺回了两江总督失去的地盘,袁世凯也不过只占据着三个省,割据一方尚可,但想要控制整个南方,达到可以和华东**相抗衡的目地,却是不可能。而且这时清廷尚在,袁世凯也不可能依靠武力去攻占南方其他督抚大员的地盘,因此尽管现在袁世凯尚未到达发展的瓶颈,但如果只是困居在两江总督的地盘上,发展的空间也终归是有限的,而要等到清廷被华东**灭亡之后再动手,恐怕就己经晚了。其实在袁世凯南下的时候,就想到过这个问题,不过当时他主要还是考虑居快离开北京这个是非之地,以免陪清廷殉葬,因此也就没有多想其他的事性。而现在袁世凯己经在南方站稳了脚跟,也应该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了。各国也希望袁世凯能够早日控制南方,这样各国才有资本和华东**进行讨价还价。于是众人进行了几次协商之后,一致认为袁世凯要想控制整个南方,至少控制南方的大部份地区,最好最快的方式莫过于是借用清廷的名议,清廷当然不会直接下令给袁世凯,将南方其他的省份交给袁世凯控制,不过袁世凯的幕僚杨度立刻给他提了一个建议:挟天子以令诸候。即以华东**的威胁为借囗,设法说服清廷迁都到南京来,这样朝廷就到了袁世凯的地盘,岂不是就任由袁世凯摆布了吗?虽然袁世凯没正经读过什么书,但挟天子以令诸候的道理和操作,他却是非常清楚的,毕竟【三国演义】还是看过的,而且还不止看过一遍,因此听了杨度的建议之后,袁世凯虽然有些动心,但也十分清楚,自己一但这么做了,那就是当代的曹操了。在这个时代,曹操可不是什么正面人物,更没有什么屠城真性情的洗白说法。虽然袁世凯并不介意做当代的曹操,但也不由的担心,自己能不能当得了曹操呢!可别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犬。袁世凯一连想了三天三夜,仍然还是有些犹豫不决,而正好这时华东**发动对蒙古的战争,攻占了库伦,正好是一个建议清廷迁都的大好借口,于是袁世凯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如此好的机会,怎么样也要搏一把。于是袁世凯立刻将自己的计划和英法两国的代表说明,得到了两国的大力支持,因为英法两国也有这个计划,认为清廷不如将北方的土地都让给华东**,将朝廷迁移到南方来。这样可以更好的集中力量,毕竟现在华东**的势力基本都在北方,清廷根本守不住北方,而华东**得到北方的领土之后,至少还需要3、5年,甚致是更长的时间来稳定、发展,毕竟相比于中国的南方,北方的社会、经济更为贫穷落后,而华东**要标榜自己和清廷不同,自然更花费一番力气来改造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这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 而中国南方的社会更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