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想永远比现实来得早来得更残酷。
皇后的劝降书还未抵达北疆,盘踞隐忍多年的百夷,发兵了。二十万大军雄踞北疆,意图摧毁镇守在此多年的萧家猛将,直捣黄龙。
原本应临危受命全力抵抗百夷大军却因久等不到朝廷诏书还不知萧家已被赦免的萧平,临阵反戈,退军三十里,打开了边防大门。也不知是否与百夷达成了某种协议,进入天祁领土之后,百夷并未在北疆掠夺横行,而只是单纯的借道,一路如猛虎下山般挥师南下,几日的功夫,已攻克徐州。
宣武帝龙颜大怒,当朝掀了奏折,将‘临危叛变’的萧平骂了个狗血喷头,随后再次将萧家老少送上了断头台,并下旨废后。旨意未出,楚央站了出来。
“陛下息怒。”
他容色不改,语气淡然,“如今当务之急,乃驱逐外敌,而非追究对错。且皇后深居后宫,与此事并无牵连。”
皇后乃国母,一旦因过被废,太子也会受人把柄,终身背上污点。于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再无出头之日。更何况,是这种里通外贼的大罪。不被株连已是庆幸。
他目光沉沉,似有暗示,不躲不避的看向上方面色铁青怒染眉梢的宣武帝。
宣武帝一滞,身侧的手猛然收紧。
他没说话,前排的阁老大臣却跟着站了出来,“楚世子所言甚是。皇后乃国母,轻易不可废之,还望皇上三思。”
“臣附议。”
又有一人站出来,乃御史台。
“臣附议…”
文臣这边,阁老中书省御史台以及新上任的礼部尚书和吏部,一个个走出来,跪在中央,大声附议。
皇后性情暴戾跋扈张扬,但那都是后宫的事儿。历史上废后的先例也不少,但大多都与朝政有关,动摇国本,必不能容。此时外敌入侵,边境已破,废后未必能息众怒,反而会掀起轩然大波。
再则,之前赦免萧家的恩旨,便是皇后以劝降萧平换来的。此举已是大义。萧平若降,皇后则有功。萧平若冥顽不灵,皇后也无罪。毕竟是国母,已入深宫,无论萧家做了什么事,只要她没参与其中,都不会被牵连。更何况,她还生有太子和公主。
百夷的突然发难,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萧平引了百夷军入关,此乃叛国大罪,萧家被牵连理所应当,皇后于此事上,却是无辜。
她私德有亏是一回事,若不论青红皂白冠上里通外贼的罪名被废,于整个皇族整个天祁国威亦有损。
所以,无论如何,皇后不能废。
至少,这个时候不可以。
宣武帝眼中风暴渐渐平息,重新坐了下来。
鲁王宫墨至始至终没说话。
他面容平静,对这场废后风波不曾表现出丝毫认同或者反对的意思。赞同,是对嫡母不敬。反对,又显得虚假。毕竟,谁都知道皇后不待见他。不支持不反对,才应是他最恰当的做派。
楚央冷淡的看他一眼。
百夷出兵的速度,比他预料得更快。看来宫墨这十几年,的确做了不少的准备。
“陛下。”
北靖王此时方才站出来,他是武将,对后宫之事向来不予置评。他关心的,是边境战事。
“百夷猖獗,犯我边境,扰我百姓,实乃挑衅我天祁国威。微臣请命,征伐百夷。”
楚央袖中手指微弯,刚欲开口,北靖王立即一个眼神扫过来。他眼睫微颤,想说的话吞了下去,手却已紧握成拳。
北靖王虽多年不成披甲上阵,但早年军功卓著,骁勇善战,风光无两。他自请征战,宣武帝自是欣慰,当即应允,封他为征北大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即刻出征。
下朝以后,百官陆续走出金殿。
北靖王父子并肩而行,直至走出龙尾道,步入永巷,人迹稀少处,才放慢了脚步。
“方才在御前,若非我阻止,你是否要请命,代我出征?”
北靖王语气淡漠,听不出情绪。
楚央并未否认。
“父王难道不信我?”
北靖王回头看着他,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