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2015,北京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那时大概是2015年,我已退休在乡下的一处别苑里养老。阳春三月的一个午后,我正躺在后院的藤椅里午睡,朦胧间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我眯着眼看了看那串电话号码,是一个备注着“范慕正”的陌生来电,我便感到有些惊讶,又想知道它找我有何事,于是在迟疑了一下后,按了接听键。

    手机还没放到耳边,就隐约听到里面的声音说:“..请问是叶老师吗?我的父亲范慕正走了,...我是他的二女儿范文清,想邀请你能来出席他的葬礼,他的葬礼将于下个月的清明节期间举行…”。那人说的是一口带着浓厚南方方言的普通话,我还没来得及细问,那边的电话早就已经挂断了。那是一个多年没联系的老电话,一直静静地躺在我的手机里。我满脸的疑惑,并在脑海中使劲搜索“范慕正”这个名字,同时也有些懊恼,心想真是晦气: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而又温暖的午后,本想睡个安逸午觉,却被一个奔丧的电话搅醒了。

    花园的另一边,鸟雀正欢悦地叫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空气中散发出淡淡的草香和泥土气息,我用迷蒙的睡眼打量远处花丛中的蝴蝶,心思随之飞舞。渐渐地,我的睡意开始完全散去,头脑也越发清晰起来,终于想到了这个人——范慕正,他曾是我过去一位故交和忠实的“朋友”。

    我的“朋友”很多,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不过,与其说他们是我的朋友,倒不如说是我的客户——我靠赚取他们的钱财营生。说到这里,我得透露一下我过去的职业:我曾在北京担任过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公司以出版大型名誉辞书为主业,名义上是文化出版,实际是借着出版的名头骗取退休老人的血汗钱。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令人唾弃的过往,不过,我那时总喜欢将自己包装成一名“圆梦者”——将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编入厚厚的名誉辞书中,圆他们一生梦寐以求的专家梦或名人梦。

    我的客户大多是一些六十岁以上的离退休老人,我向他们推售诸如“书法大师、文化名流、中国专家、世界名人、历史功臣,当代模范”等等看上去诱人、听起来冠名堂皇的“荣誉头衔”,适时邀上京城里一些子虚乌有的协会机构,杜撰成千上万的评审邀请并函寄往各地,以广撒网,钓大鱼的方式诱惑他们上当,以骗取他们的钱财。这些评审在那些稍稍有点自知之明的人看来,是愚蠢而又骗人的,他们大都会一笑而过,或丢弃一旁置之不理。但我是幸运的,凭这门营生却获得了一些老实人的青睐,并赚了个盆溢钵满。因此,你不得不佩服我的精明、我的无耻和我那独到的眼光及惊人的运气。

    那些上当的实诚人大都远离北京,寓居在穷乡僻壤,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从未到过京城,从小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直到年老还默默无闻。或许,他们大多数在青春时充满着激情和梦想,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梦想还没来得及实现,转眼已是白头翁。正当垂垂老矣之际,突然有一天,有一封来自京城、盖满各种红印章的评选通知函——是的,这通知函必须发自北京,只有这样方能体现这种荣誉的权威和尊崇——邮寄到手上,他们拆开信封一看,哇!里面记载的是自己“辉煌”的业绩事迹,并说他一生兢兢业业、为某个行业或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作出了杰出的奉献——哪怕他只是在某个内部刊物上发了一篇毫无新意可言的工作心得,我们也会这样说。如今,为了表彰你所做出的卓越奉献,我们从成千上万名候选人中选中了您,并授予您某某荣誉称号。

    这样的荣誉与其说是授予,倒不如说是“售予”。那时,移动互联网科技发展如火如荼,电子书籍阅读简单快捷,传统出版受到了很大冲击,生存日趋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