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井花暖处新阳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尤其是集真九霄这里便有五人,彼此结下良缘,将来也是家风延续,子孙增益的莫大助力。

    毕竟大肇武人出仕不比文人那么多通途,只看科举正途,一朝两榜登科,便是一条康庄大道,即便出身吏员或者科名不显,还有锁厅试,礼部文学官员亲眷还有别头试,还有省试举人的正奏名,乡试贡生之特奏名,何况还有各路监司的荐举、辟奏,而且对于将门这等世代武人最为不满的是,凡是宰执、馆阁高官子弟,若是文途不畅,大多可门荫武职。所谓冗官者,三停有一停就在武官,其中过半都是荫官,其中真正能驰骋骑射,荷重甲力战者,十中无一。

    太平时节武将们想要倚赖武艺功名出头露脸难于登天,除非投效庇荫于将门世宦,或可熬到有个前程,即便如此,将门对于武官们的举荐也成了大肇武人的登天捷径。这些受荐举的武官与荐主之间关系,较之进士与座主关联更为紧密,可谓亲若父子,行如主仆。

    此时大肇太祖时义社十兄弟,至今还有高、理、石、炎、杨五家将门存续,其中之一便是清苑杨氏;太宗时驾前五节臣,至今存续三家,其中之一便是慈圣出身的清苑柳氏;宣宗时昆仑三镇抚,便是麟峰秋氏、横山蛇氏、梁原呼衍氏,至今仍然镇抚北疆。眼见得将门沉浮,太祖旧臣衰微,这些老将门当然冀望于推崇新兴武将,而维系后人门庭赫奕依旧。

    如今雷厉、源净说直白了不过是乡兵土勇的队官,官面上也是个土官罢了,只是在监司熬了资历,如今正是可上可下的局面,至于风鸣、彰小乙都是白身,又是清白人家的青壮,几人都是杨永节心头好。

    至于宗淑、霄春臣、熊暠、智全宝,他便是有心也无力了,且不提这几位有什么背景,便是承公宽纵,也也不可能让他独揽幕府所有武才。

    饶是如此,杨永节也是争取了三人的保荐,他也担心夜长梦多,当下便写下帖子给兄弟杨永德,筹办此事。

    这三人便是雷厉、源净、彰小乙。

    三人也接下了杨永节的延揽,轻而易举的超过兆薄、舟云、典义、观天四人小半生的追求,以清虚宗道门弟子应募,按清虚宗门牒充武资,入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所属东京司备军,这东京司备军有备军一千九百六十人,供御前军头、引见司等借差。彰小乙直接被借差为准备等子,名义上是随从车驾行幸扈从禁卫,实际还是在丹南随杨永节办事。准备等子本只限诸路强壮有力勇人以及殿前司上三军少壮有材中选拔,通过武艺比试竞争便能拣选正额等子,而选为正额等子便可转补将校,并可不必发解试而参加武举兵部试,及第则即授武事差遣,而武举人出身无须横班、副使即可试换文资,实在是有武艺者的人生通途。

    至于雷厉与源净则更进一步,不知他二人,便是雷厉的十八射雕手,源净的十二伴当猎手也都能与雷厉、源净选入上四军之一的天武禁军,安排为就粮禁军于兵源地,则雷厉、源净因为有功,即援救承公之功,有劳,即应聘军前效力资历,如此便可跨阶双转为大使臣,在合门袛候至内殿承制上下,一跃成为驻泊或就粮禁军兵马都监职。

    不过雷厉与源净自此成为殿前司将官,而彰小乙成为皇城司一系中人。

    再说芦颂、莱观二人已经是公良参军的袖内人物,皆在经抚司书写文字,而芦颂多了书写机宜文字。机宜二字已经彰显芦颂在承公这里的不俗位置,芦颂自然是欣然接受,有了这个资历,再有承公与恩师一并举荐,芦颂入太学内舍当无妨碍了,而莱观只等实缺便可补阙。

    只看栾大判一党的处置,只怕福昌县知县已经是莱观的囊中之物。莱观也不禁感怀,自己恩师簋璧之的余泽荫蔽下,在这老师尽心竭力打造的书院内,自己的仕途掀开崭新而又光明的一页。

    大肇太学肇始于庆康新政,新政诸事皆废,唯太学之惠政得以保留,并在簋璧之迁转回京亲自主持后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如今簋璧之贬谪汜源城为观察推官,在士学士所建立应天书院基础上,在汜源城,汜水与兰溪交汇的浮戏山浅丘之交汇处建立了官民合办的观德书院。其间提出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至理名言,并创立了卓有成效的“兰学”,以“明体达用”的先进理念与实践路径开风气之先。

    “明体”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志向的高素质人才,“达用”就是有用的人,做有为之士。为了贯彻“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创立了分斋教学的制度。他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志向施教。经义主要学习六经;治事又分为治民、讲武、堰水和历算等科。凡人治事斋的学生每人选一个主科,同时加选一个副科。另外还附设小学。这种大胆尝试,即使学生能领悟圣人经典义理,又能学到实际应用的本领,胜任行政、军事、水利等专门性工作。

    待簋璧之再次迁转国子监直讲,一力主持整顿太学之事。更是振聋发聩的倡言‘学校之兴莫过于三皇,而三皇之兴莫过于五帝。先圣大禹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兴之。纠其有言异者诛,行异者禁。其所言者皆法言,所行者皆德行。’将学校教育提升到国策的地位,也因此重科举尤重制科,重教育首在太学,太学内舍生绩优者可直接参与殿试或读满毕业,赐同进士出身,可授予官职。而太学在簋璧之亲力亲为下,不仅天下英才云集,且广大资深官员皆以受邀可在太学讲学为荣,即便是贵为宰辅在太学中也以学问论高低,大肇之太学以“沈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独步天下,能如太学者非大肇各路英才不可入,即便是营丘栿、芦颂这样的宦门良才、地方名士也是常年待选。

    因此芦颂、营丘栿有心在儒学科场上博取功名的,对于得入幕府乃是心向往之。

    于是营丘栿、营丘檩兄弟也在经抚司上行走,如此他们五人又抽调府县选人,构成文字班底。其中营丘栿点检文字,主管文字四人,赞引知班二人,书写文字五人,机宜文字芦颂一人,书表司及通引官莱观等二人,全由管勾机宜文字紫舒軏主管。

    雷厉、源净二人充准备差遣,熊暠、智全宝二人充准备指使,而风鸣、霄春臣、宗淑皆被承公征辟为经略司勾当公事,有令牌、可持械,凭票可缉拿丹南七品下官吏军民一切人等。若说霄春臣也就罢了,风鸣那是承公欣赏之人,而宗淑以十五岁束发年纪反而差遣名位还在几位师兄之上,只怕也是承公刻意为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