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之人行事飘忽,不可捉摸,或小匿于山野荒林,纵情于山水自在,或大隐于红尘俗世,沉浸于沽酒作赋里,鲜有登堂入室,闻达于诸侯朝堂里的。
这也是道门的规矩,万法自然,不与俗世争渡。乱世时,下山救人,盛世时,归隐无踪,倒是与和尚不同,这一点是我非常佩服的,倒不是说佛教的教义不好,他们也是对的,教人向善什么的,这都是极好的,但是灭七情六欲这个就算了吧,那是反人伦的,都去当了和尚人类不得灭亡呀?只不过呀,就是由古至今这些和尚的品行实在是不咋地,一到乱世的时候都闭门参禅了,盛世立马开门迎接香火,广纳信徒,实在是为人所不齿!
也正是因为这教义,历史上留下盛名的倒是并不算多。
从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后,后世如他那般声名极盛的,少之又少。
冷谦此人,名声自然是赶不上老子的,老子已经成为了一个道教中的神话传说了,不过这个人的名气也不算小,不过,历史铭记他的,仅是他的书画音律。
传闻,冷谦之书画音律,天下一绝,而养生手段,亦是许多人推崇的。
就连后世金庸先生所写的小说里面也曾提到过他,不过多多少少添加了许多揣度猜测的成分,说他是明教的五散人之一,被称之为“冷面先生”。
这些东西,在后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记录。
而且,就连冷谦的道行几何都没有详细记载,阴行里亦无传闻。不过,想必他的道行应该是不低的,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嘛,作为道门之人,若没两把刷子,如何能留下这般名头?
至于他的生平,亦不详,生年卒月无人知道。
有人说,他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留下许多著作,一时间到处都有传播,后来又至永乐年间,这才销声匿迹。绝大多数人认为他应该是在永乐年间去世了,不过也有一些狂信徒坚信,他应该是在永乐年间羽化飞升,成了仙人了。
此时,我上下打量着眼前的男子,越看,越觉得他还真与传说中那位冷谦有点相似之处。
当然,他说他无意间进了这地方,这我肯定是不相信的,八成他也是当年的修行者之一,因为从时间上来说是吻合的,唐赛儿就是在永乐年间起兵,此地也是在永乐年间筑成,冷谦也是在永乐年间消失的,这仨凑在一起总不能说是巧合了吧?时间上可是惊人的一致!
所以,我就大胆的猜测,可能冷谦当年真的是跟唐赛儿混迹在了一起,最终来到了此处,至于他之后的经历,我有猜测,但是吃不准,因而不敢断定。
至于他为什么没有一丁点的怨气,反而如此的平静沉稳,这个亦不是我现在能解答的。
冷谦大概是从我面色中看出了些许端倪,漆黑的眸子里闪过了一些错愕,于是就问我:“怎么,你知道我?”
我也不隐瞒,就把我所知道的东西讲了。
“哈哈哈,想不到当年的些许信手涂鸦之作,竟然流传后世,给我留下了美名,难怪这么多年来我隐隐察觉有念力加身,敢情问题是出在了这里。”
冷谦头一次大笑了起来,只说道:“原本不过一冷眼看螃蟹的老道,却也能有这番际遇,时也!命也!好的很啊,也罢,今日来一识得我的人,却也是好日子,来,坐,我们促膝长谈!”
说罢,冷谦招呼着我就在他身旁坐下,从火上摘下一片烤的乌黑的肉,随手就扔给了我。
接下那肉,我却犯难了。
这冷谦表现的虽然豪迈,似乎不像是一个坏人,可我对他的戒备心还一直没放下,此刻拿着这肉,还真不知道该不该吃呢,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