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开挖命令,郭凯旋稍微犹豫一下。“位置没问题,就是深度...”
石小川一愣,随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钻探装置有其深度限定,不是说你想挖多深就能挖多深。“大约多少,有把握吗!?”
郭凯旋大致估算一下,说道:“我感觉,挖掘深度可以控制在九十米到一百米之间吧。如果样本所在位置超过一百米,可能要另想办法!”
听说深度差不多,石小川提议道:“先挖!不行,再说!”
“好吧!”郭凯旋答应一声,按动控制开关。挖掘装置外观属于标准的圆筒状,启动起来以后的整体外观如同一发倒置的小口径炮弹。此时的底部,也就是它实际的头部顶端装有螺旋状的钻头。钻头后方的圆筒属于收集装置,通过挤压方式将探洞内
的土样收集到一起,并随后将采集到的土样运送回地面。这条钻探装置设备先进,工作效率极高。一分钟不到,即达到几十米深度。钻探过程中,后置圆筒不断将土样运送上来供地面专家分析研究。但随着钻头下探距离越来越深,钻孔速度随之逐渐放缓。有数
据提醒,需要更换钻头了。
这边遇到情况,救援那边也没动静。石小川担心余天勇有事,刚要准备上山去看看,就见到余天勇本人站起来挥手。
石小川作出回应以后,过去帮郭凯旋拆解替换钻头。别看高科技全自动,该手工作业的时候从来不含糊。
要是再能自己更换钻头,肯定更给力!石小川刚琢磨这事儿,就听郭凯旋说当前下探深度不太理想,打到七十米左右就要更换钻头。看这意思,越往下挖越困难!“下面有坚硬的岩石!?”石小川不懂这个专业,所以只能问。边查看磨损严重的钻头,边询问有没有更换的补救措施。毕竟,此次携带的替换用钻头只有几个。若全部被打坏,再挖不到样本,可就没处说
理唠!
“碎石的缘故!”郭凯旋说着,将一根圆棒样本递给石小川。随后重新启动钻探工具,控制机械继续钻探。有实物在这儿摆着,好过千言万语的解释。如果钻探期间遇到的是坚硬的火成岩,那么此时摆在石小川手里的就不是由泥土沙石组成泥石棒,而应该是一根完整的石头棒。参杂在圆棒里杂质太多,在此就
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最惹眼的,是呈现花纹状的灰线。这些飘逸的花样纹理,是从很久远的年代留下来的淤泥痕迹。既然泥石棒有杂质,那么实际情况如郭凯旋所料想得一样。造成钻头损坏的,是沉降在地底中的碎石。这些处在地下的碎石密度极高,无法难免触碰。再加上排列角度极不规则,给钻头的反作用力极大。
生好在还有备用钻头,临时不用过于担心。
郭凯旋随后又更换以个钻头,再往下探的深度接近九十米。深度十分接近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