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北去的去路啊。
目前也只有北海道地区没有被倭国人掌握着,其余地方可都是倭人的天下。
好在尉迟宝庆傻人有傻福,这一次将登州舰队主力全部带走,倒是因此避免了一次危险,反而仗着坚船利炮,将虾夷国和陆奥国都给好好的轰了一遍,把这两个国家彻底的占领了下来,后来更是挥军北进北海道,彻底占据了这里,在这里找到了无数的资源,立下了大大的一个功劳,被李世民好生赏赐了一顿。
当然,这是后话不述,我们继续说李贞。
除了这两万新的少年军之外,李贞还带了许多的工业设备,都是越州那边积蓄却又短时间内弄不出来的,心急的李贞索性将长安这边的设备给拆了一些,打算运到岭南使用。
而除了李贞带的东西,李世民又给他调派了十万大军,声明这已经是大唐目前的极限了,如果再想要援军,就只能从边关抽调了,但是这会导致边关不稳定。
李贞原本是想拒绝的,因为他现在并不缺人手——虽然在前线的战士并不多,只有二十多万,和遮娄其调集整个南天竺的所有军事力量,纠结了一百五十万大军相比实在是少了一点,但是李贞心里对于天竺战事并不担心。
因为民心是在大唐这一边的,就好像后世的人民军和国民军打的时候一样,虽然在早期的时候人民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都比不上国民军,最开始的时候可很是吃了不少的亏。
但是因为人民军有民心,百姓视其为自己的军队,不但主动为人民军捐献粮食、引路,帮助运输屋子、帮他们修建工事甚至还让自己的儿女参与人民军……这就导致了人民军无论打什么仗都是顺风顺水,不但不担心后勤补给,而且无论走到哪里,迎接他们的都是百姓的欢呼,很快就扭转了双方敌我态势,人民军更加完虐国民军。
而国民军不但在士气上比不过人民军,还要遭受百姓们的抵触,虽然有枪有炮,逼着百姓也能干成事情,但是不情不愿的百姓,又能有多大的效率?反而还因此导致百姓的民怨更深,民心尽失。
如今唐军在天竺的情况就和人民军差不多。
根据李贞得到的情报来看,因为大唐的消灭种姓制度的政策,为大唐赢取了大量的民心,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已经有不少的天竺人加入了大唐的军队,成为了仆从军,数量足足有十多万,更有百姓帮助大唐军队引路、修路、运输物资,主动参与到了消灭种姓制度的正义战争中来。
在天竺百姓们的帮助下,大唐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完成了物资的积累工作,反倒是遮娄其因为人数太多,调度不顺畅,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将一百五十万大军调节完成,估计能到开战前调整完毕,就算是他们幸运的了,否则的话……那可就有好戏看了。
所以说,这十万大军对于李贞来说并不重要,他也是不想要的,因为他也知道,这真的已经是大唐的极限了。